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数学模型对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厂(WWTPs)的氮氧化物(N2O)排放进行了计算。以某造纸厂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为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N2O排放。其中,以确定总氮(TN)的计算方法为主(模型A)。同时,以气相色谱(GC)法确定溶解氧化氮的含量(SN2O)((模型B)作为比较。废水样本从广州造纸厂SBR系统每一批流入和流出废水中的收集。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TN和SN2O。随后,在模型A中,根据之前公认的制浆造纸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工艺研究,利用N2O的固定排放因子(EF=0.005kgN2O/kgTN)计算N2O的产量。
另一方面,在模型B中,N2O排放的量化还有另一种方法。根据亨利定律,建立了溶解态N2O与N2O排放速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N2O的排放因子随进水状态而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固定排放因子和模型A中纸张废水TN浓度的测定,在案例研究期间,N2O总排放量为6~35.9mg/m3/d。通过模型B的精细模型,结果表明,N2O的排放量在4.66~5.75g/m3/d之间。
此外,还研究了影响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N2O排放的因素,包括亚硝酸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与氮的比值(COD/N);pH值;温度;以及细菌的生长速度。这些关键操作参数对N2O排放有影响。废水的DO和pH对N2O的积累有协同作用;废水pH值在较窄范围(7-8)变化对N2O排放影响不大;废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直接增加了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生成;COD/N比值是N2O排放的间接影响因子。由此发现,废水处理过程中N2O排放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将模型A的处理结果与模型B的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模型A只关注进水的TN含量和流量。相比之下,模型B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如温度、生物反应器体积、气压以及进水废水的一些固有特性,如数量、氮负荷、污染物的多样性等。因此,模型B中的排放因子是动态的,比模型A中的固定排放因子识别更准确。
另一方面,在模型B中,N2O排放的量化还有另一种方法。根据亨利定律,建立了溶解态N2O与N2O排放速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N2O的排放因子随进水状态而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固定排放因子和模型A中纸张废水TN浓度的测定,在案例研究期间,N2O总排放量为6~35.9mg/m3/d。通过模型B的精细模型,结果表明,N2O的排放量在4.66~5.75g/m3/d之间。
此外,还研究了影响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N2O排放的因素,包括亚硝酸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与氮的比值(COD/N);pH值;温度;以及细菌的生长速度。这些关键操作参数对N2O排放有影响。废水的DO和pH对N2O的积累有协同作用;废水pH值在较窄范围(7-8)变化对N2O排放影响不大;废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直接增加了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生成;COD/N比值是N2O排放的间接影响因子。由此发现,废水处理过程中N2O排放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将模型A的处理结果与模型B的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模型A只关注进水的TN含量和流量。相比之下,模型B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如温度、生物反应器体积、气压以及进水废水的一些固有特性,如数量、氮负荷、污染物的多样性等。因此,模型B中的排放因子是动态的,比模型A中的固定排放因子识别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