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五禽戏是我国传统的健身项目,其动作简单、流畅、动静结合,动作起伏平缓、舒柔,体位转换灵活多变,在对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同时,又因无长时间关节屈曲下蹲等动作,而不会造成负荷强烈增加的风险。其对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的益处提示我们其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积极的康复效果。目前已有少量关于五禽戏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人群康复效果的初判断,但是有关其综合康复效果的评价还不够完善,从下肢本体感觉功能和肌肉收缩特性变化的角度分析效果的实现机制仍有待深入。例如,五禽戏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异常步态的影响未见报道,从下肢本体感觉功能和肌肉收缩特性变化的角度分析效果的实现机制尚被忽略。本研究对比观察12周的五禽戏锻炼和力量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疼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等方面的综合康复效果,并且从下肢本体感觉和肌肉收缩功能的改变探究其效果实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有利于将五禽戏锻炼科学、有效地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膝骨性关节炎人群正确的选择康复锻炼手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参照美国风湿协会KOA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资料选取了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五禽戏组、力量组和空白组,五禽戏组和力量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五禽戏和力量训练;空白组在实验期间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运动习惯及用药情况。实验前后对三组受试者进行两次以下测试:(1)填写WOMAC(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量表和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疼痛量表;(2)运动功能测试:测试15m步行、10次连续起坐和上、下楼梯的完成时间;(3)闭眼双脚平衡功能测试:三维测力台采集30s闭眼双脚平衡站立时的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范围和面积;(4)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测试受试者以0.4°/s角速度被动移动膝关节时的被动觉察阈;(5)膝关节最大屈伸肌力测试:Cyb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屈膝60°时的最大屈伸膝峰力矩;(6)平地步行和上下楼梯步态测试:使用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Noraxon表面肌电仪同步采集受试者在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时下肢关节(髋、膝、踝)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学数据。测试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来分析时间(实验前后)的差异以及时间组间交互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组间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前后组内差异。显著水平为p<0.05。结果:1.WOMAC评分和VAS评分的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P=0.002)和力量组(P=0.000)的WOMC评分明显小于实验前,且五禽戏组(P=0.001)和力量组(P=0.047)的WOMAC评分显著性低于同时段空白组。实验后,五禽戏组(P=0.002)和力量组(P=0.003)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五禽戏组显著性低于同时段空白组(P=0.003)。2.运动功能的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的15m步行(P=0.037)、10次连续起坐(P=0.009)、上楼梯(P=0.001)和下楼梯(P=0.002)的完成时间明显小于实验前,力量组上楼梯(P=0.004)和下楼梯(P=0.008)的完成时间明显小于实验前。3.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P=0.005)、力量组(P=0.012)、空白组(P=0.020)的伸膝本体感觉均明显提高,这可能和受试者对测试方法的适应有关,五禽戏组的(P=0.003)屈膝本体感觉明显减小。实验后,五禽戏组闭眼双脚站立时足底压力重心前后移动范围明显降低(P=0.011)。4.膝关节最大屈、伸肌力的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和力量组的屈(五禽戏组P=0.009,力量组P=0.035)、伸(五禽戏组P=0.027,力量组P=0.038)膝峰力矩均显著增加。5.平地行走时步态参数的变化:(1)运动学参数的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和力量组的步速(五禽戏组P=0.000,力量组P=0.010)、步频(五禽戏组P=0.007,力量组P=0.002)、患步长(五禽戏组P=0.002,力量组P=0.049)均较实验前显著性增加。实验后,力量组的步态周期显著性降低(P=0.000),五禽戏组和空白组实验前后的步态周期没有显著性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P=0.039)和力量组(P=0.012)的患侧单支撑期百分比显著性增加,且五禽戏组的患侧单支撑期百分比显著性高于同时段空白组(P=0.030)和力量组(P=0.003)。实验后,五禽戏组(P=0.000)和力量组(P=0.008)的双支撑期百分比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实验后,五禽戏组支撑期百分比较实验前显著性降低(P=0.003),而力量组(P=0.352)和空白组(P=0.766)无明显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的最大伸膝角度较实验前明显增加(P=0.025),力量组的最大屈膝角度较实验前明显增加(P=0.018),并且力量组膝关节ROM也较实验前明显增加(P=0.028)。实验后力量组的最大踝背伸角度(P=0.032)、最大踝跖屈角度(P=0.002))以及踝关节ROM(P=0.000)均较实验前明显增加,五禽戏组和空白组的踝关节角度无明显变化。(2)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实验后,力量组的最大髋屈曲力矩较实验前明显降低(P=0.005),且显著性低于同时段五禽戏组(P=0.000)和空白组(P=0.000)。实验后,五禽戏组的最大髋内收力矩较实验前明显增加(P=0.049),力量组和空白组的最大髋内收力矩无明显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P=0.036)和力量组(P=0.009)的最大髋外展力矩较实验前显著性增加,并且五禽戏组的最大髋外展力矩显著性高于同时段空白组(P=0.021)。实验后五禽戏组(P=0.009)和力量组(P=0.006)的最大伸膝力矩较实验前显著性增加。实验后五禽戏组(P=0.008)和力量组(P=0.001)的最大踝背伸力矩较实验前显著性增加,并且力量组的最大踝背伸力矩显著性高于同时段空白组P=0.045)。(3)肌电学参数的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的股二头肌/股外侧肌(P=0.023)和半腱肌/股内侧肌(P=0.022)肌肉协同收缩比值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其余两组的肌肉协同收缩比值无明显改变。6.上下台阶时步态参数的变化:(1)运动学参数的变化:三组受试者上下台阶过程中膝关节最大角度、膝关节最小角度以及膝活动范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的时间效应和组间时间交互作用。(2)肌电参数的变化:上台阶时肌肉协同收缩比值的变化:实验后,五禽戏组的腓肠肌外侧头/胫骨前肌(P=0.009)、股外侧肌/股内侧肌(P=0.046)的肌肉协同收缩比值较实验前显著性降低,且五禽戏组的腓肠肌外侧头/胫骨前肌(P=0.009)肌肉协同收缩的比值显著性低于同时段空白组。实验后,空白组的腓肠肌外侧头/胫骨前肌肌肉协同收缩的比值显著性高于实验前,且显著性高于同时段力量组(P=0.013)。下台阶时肌肉协同收缩比值的变化:下台阶过程中三组受试者的协同收缩比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1)12周的五禽戏锻炼可以明显缓解稳定期中度KOA患者的疼痛,提高其平衡和运动能力,以及改善异常步态,五禽戏锻炼的康复效果与力量锻炼相当。五禽戏锻炼可以作为稳定期中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安全有效的运动康复手段。(2)五禽戏锻炼改善KOA患者的异常步态,主要表现在提高步速、步频,增加患侧步长和患侧单支撑期百分比,以及增加髋内收力矩、踝背伸力矩。除此,五禽戏锻炼还可以在不提高膝内收力矩的同时提高KOA患者的步行速度。(3)上述康复效果的产生可能和五禽戏锻炼提高KOA患者下肢肌力、改善本体感觉以及步行或上、下台阶过程中的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协同收缩增加,腓肠肌和胫骨前肌协同收缩降低等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