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复合浆料的硅/碳化硅低温键合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Si)和碳化硅(SiC)键合技术在微机电系统的封装和三维集成封装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当下的键合方法仍然存在着高温、高成本和工艺复杂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简易的低温键合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浆料为中间层的低温Si-SiC和Si-Si键合方法。首先,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石墨烯复合浆料表面形貌,电阻率以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石墨烯复合浆料结合的更加致密,从而增强了浆料薄膜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当烧结温度提高到200℃,石墨烯复合浆料的电阻率降低为0.05Ω.m,导热率增加为118 W/m.K,大于SiC的导热率(83.6 W/m.K)。接着,在600 N和200℃条件下实现了Si-SiC和Si-Si键合,其键合强度分别为~3.4 MPa和~4.5 MPa。为了进一步提升键合质量,利用氩(Ar)等离子体对键合前的Si和SiC表面进行处理,提高表面的洁净度和亲水性。同时,研究了Ar等离子体处理样品表面的不同放电功率(0 W,30 W,50 W,70 W)对表面粗糙度和键合质量的影响。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Si和SiC的均方根(RMS)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键合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在70 W放电功率下,Si和SiC的RMS表面粗糙度值分别为3.22 nm和1.67 nm,Si-SiC和Si-Si的键合强度分别为~7.8 MPa和~11.1 MPa。250℃真空炉中退火后,Si-SiC和Si-Si键合强度分别被提升至~11 MPa和~14.9MPa。通过对界面的SEM分析发现,采用该工艺键合的Si-SiC和Si-Si都可以获得无缝键合界面。最后,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石墨烯复合浆料和Si及SiC键合的机理。
其他文献
双有源桥(dual-active-bridge,DAB)DC-DC变换器由于具有电气隔离、功率密度高、能量双向流动、易于实现软开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电网、能量路由器等场合。然而DAB变换器在电压不匹配时,由于回流功率及电流应力较大会导致效率降低。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拓展移相调制下提出基于移相比坐标变换的优化方法,使回流功率及电流应力得到优化从而提高变换器效率。首先介绍了DAB变换器在单移相调制
ZnS是重要的ⅡB-ⅥA族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器件中如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和紫外光探测器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众所周知,材料的光学性能与其带隙大小密切相关,因而有效调制ZnS带隙是调变其光学性能的前提。ZnS纳米线的带隙可通过调变其尺寸、组成和结构来实现,所以可控制备ZnS基一维纳米结构是调变其带隙的第一步。溶液固固(SSS)生长在可控制备金属硫化合物一维纳米结构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该生长
直流电源系统是发电厂和变电站中保护、信号、通讯等回路的电源,其绕行回路长,分布支路多,经常会由于环境、人为、自然等因素,造成线路绝缘下降,进而引发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甚至熔断器熔断或主回路跳闸等严重后果。为了保证这些分支网络可靠运行,防止因绝缘问题导致事故发生,发电厂和变电站中均安装直流绝缘监察装置。一般而言,由于直流系统正负母线均不接地,所以一点发生接地时,系统仍可继续正常运行,保护继电器不会动
光伏制氢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转换方式,具有环保无污染、经济等特点,且有助于提高对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缓解光伏弃光问题,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离网间接耦合型光伏制氢系统可应用于未铺设电网地区,其核心设备DCDC变换器能够灵活匹配光伏阵列与电解槽的I-V曲线,提高系统效率。然而,现阶段对光伏制氢系统大功率降压DC/DC变换器的拓扑选择、控制策略等内容的研究尚且不足。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芯片上能够集成越来越多的核心,传统平面金属互联的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No C)中的数据包平均传输路径不断增长,出现了高延迟和高功耗等问题。无线片上网络(Wireless Network on Chip,WiNoC)由于采用了成熟的无线技术,具有缩短网络直径的特性,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引入无线路由器会导致网络中流量聚集从而出现比传统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范围在0.1 THz至10 THz,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的电磁波。近年来,随着微纳加工、超快光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飞速发展,太赫兹技术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正逐渐被人们所发掘,有望在下一代通信与计算系统、无损安检、生物医药、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这些应用,研制出能够对太赫兹波进行高效调控的太赫兹功能器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液晶、钙钛矿介质材料在太赫兹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由于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质和光制发光特性,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开发与功能产品的研发等领域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半导体材料在一定波长的光照下可以被激化,产生具有还原能力的电子和氧化能力空穴,这使得纳米半导体材料能够被应用于光解水产氢与净化水体污染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与优异的可见光响应能力,新型半导体材料Cd In2S4被进一步开发应用于光解水制氢以及光催
通过给体(D)-受体(A)策略设计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用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被认为是可行的,已经有众多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报道。尽管D-A聚合物在溶液加工性能上具有优势,但是其本身的分子量多分散性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D-A小分子有着确定的结构与分子量可以避免材料本身带来的产品批次差异性问题。此外,相对较高的分子量和可调的侧链结构赋予D-A小分子良好的溶液加工性能。本文以茚并二噻吩并[3,2-b]噻吩(
超辐射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以及无线电等领域,具有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半导体光学器件,因此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工作失效寿命为依据的传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不适用于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器件,本文在分析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失效机理后,发现其光功率性能在退化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因此利用性能退化量对超辐射发光二极管进行可靠性建模,完成可靠性评估工作是可行且有效的。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电致变色器件(ECDs)是通过离子插层触发氧化还原反应的多功能器件,其颜色和光学特性在施加适度的驱动电位后可以发生可逆性地变化。随着柔性功能电子领域的迅速发展,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由于其重量轻、透明和可变形等优点,被认为在下一代能源存储和转换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WO3因其优异的可逆显色效率和电致变色稳定性,是ECDs中应用广泛的变色材料之一。通常采用磁控溅射等真空沉积技术在透明柔性衬底上制备W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