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藻混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鲍养殖业发展迅速,鲍的养殖规模及密度不断加大,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鲍的自身污染令人堪忧,必须采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上诉问题,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鲍与不同海藻混养模式及配比的研究试验,通过构建鲍藻混养生态系统,旨在利用藻类的净水作用来解决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自污染问题。试验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1、在180cm×150cm×130cm的海藻培育池中将皱纹盘鲍和盘鲍的杂交后代与浒苔、石莼、绳江蓠、真江蓠四种不同海藻的混养,定期测定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及温度、光照、pH等理化因子。结果表明:在混养状态下,四种海藻可以有效的吸收养殖水体的营养盐,其中浒苔对NH4+-N、NO3--N、NO2--N、PO43--P四种营养盐的吸收率分别为85%、71%、72%、72%;石莼对四种营养盐的吸收率分别为96%、76%、68%、88%;绳江蓠对四种营养盐的吸收率分别为90%、80%、82%、90%;真江蓠对四种营养盐的吸收率分别为91%、86%、82%、92%。从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来看,四种海藻的净化效果依次是:石莼>真江>绳江蓠>浒苔;从对无机磷的吸收效果来看,四种海藻的去除能力依次是:真江蓠>绳江蓠>石莼>浒苔。另外,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与海藻混养的杂交鲍的生长速度相对于单养的杂交鲍有一定的提高,单养组杂交鲍的体重特定增长率为23%,浒苔组的特定增长率为35%,石莼组的为55%,绳江蓠组的为40%,真江蓠组的为51%,其增长效果依次为石莼组>真江蓠组>绳江蓠组>浒苔组。与海藻混养的实验组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杂交鲍单养组的生长速率,但成活率相差不大。综合四种藻类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和对杂交鲍生长速率的影响,石莼和真江蓠与杂交鲍混养的效果比较好。2、在34cm×24.5cm×22.5cm的玻璃水箱中进行不同密度的石莼和真江蓠对鲍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的研究,试验分别将密度等级为1g/L、2g/L、3g/L、4g/L的石莼和3g/L、4.5g/L、6g/L、7.5g/L的真江蓠在含有一定营养盐的水体中培养24h。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密度等级的石莼和真江蓠都可以有效的吸收水体中的N、P营养盐,且随着养殖海藻密度的增加,效果越明显,但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养殖海藻过多,不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故认为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3g/L的石莼和6g/L的真江蓠为较合适的浓度。24h后,3g/L的石莼对NH4+-N,NO3--N,NO2--N,PO43--P四种营养盐的吸收率可达60.2%、58.6%、56.5%、55.1%。6g/L的真江蓠对四种营养盐的吸收率分别为:46.6%、45.7%、48.4%、41.6%。在四种营养盐中,石莼和真江蓠对氨氮的去除率都较高,其中3g/L的石莼的净化率可达60.2%,相较于其他营养盐,两种海藻对磷酸盐的去除率都不高,分别为55.1%和41.6%。3、在海藻培育池中进行3g/L的石莼和6g/L的真江蓠与200粒/池、400粒/池、600粒/池3个密度等级的杂交鲍混养,研究在海藻密度固定的情况下,最佳的混养杂交鲍的密度。结果显示:和石莼混养的3个实验组的的增重率分别为84%、62.6%、31.4%;与真江蓠混养的3个实验组的体重增长率分别为71.4%、52.29%、30.3%。在海藻密度固定的条件下,随着杂交鲍密度的增加,杂交鲍的生长率相应下降。杂交鲍混养密度为400粒/池时,杂交鲍的生长速度都达到50%以上,相较密度为200粒/池时的差距分别为21.4%和19.11%,低于密度为600粒/池时的差距31.2%、21.99%,故认为400粒/池为较合适的杂交鲍混养密度。另外,实验结果也显示,同等密度的杂交鲍混养条件下,石莼的净化效果优于真江蓠,对杂交鲍的生长也有较大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河蟹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加工利用,对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很大作用.以河蟹(性腺已成熟)作为加工原料,在无废弃物和废弃物较少的加工技术基础上,创新加工工艺,以速冻、烘
PC-104 ALL-IN-ONE工控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抗震性能好,工作温度宽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在工业控制、野外数据采集等恶劣环境中的应用。 PC-104 ALL-IN-ONE industrial comp
在循环水系统中繁育南方鲇苗种,经培养熟化,生物固定床滤材上形成致密均匀、丰厚饱满的生物膜,膜上含有较丰富的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且形成以绿藻门、裸藻门为
老师一再强调,明天公开课上,举手发言一定要积极,要踊跃.不过,老师扫一眼王小蕾,又再三叮嘱,不能回答也不能滥竽充数.
新课程的实施,无论是课程、教材的改革,还是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都要落实到课堂上来,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载体,也是基点,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对以前的课堂文化进行改变.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自然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水域,属洄游性的水生经济动物,一生中要经历两次盐度变化。因而,中华绒螯蟹需要有合理的调节机制来维持洄游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在新疆启动棉花目标补贴试点,这意味着自2011年起连续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终结。新一季的棉花播种期临近,这一调整是否会影响棉农的
本文对绒螯近方蟹的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如下: 1.本文对绒螯近方蟹的生态习性和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
磷虾,是磷虾科动物的通称,是一个甲壳类大家族,分布广泛于北太平洋。它以浮游植物为食物,位于食物链的初级阶段。磷虾极易自溶,这与虾体内存在高效的酶系统有密切的关系。该系统能
4月28日,国务院召开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