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山黄土滑坡破坏机理及整治措施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w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兰州市白塔山黄土边坡滑坡病害为工程背景,对黄土地区滑坡的破坏机理及整治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首先,对黄土的分布、特性以及滑坡的成因、分类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结合国内外滑坡研究现状对黄土地区滑坡的触发因素、变形特征等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一些基本的物理性质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相关的一些数据资料分析,对白塔山碑林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机理及整治措施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影响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因素除了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外还有降雨入渗、地震、冻融、人类活动等外界因素。对于黄土滑坡的防治要结合当地条件,综合考虑内外因素,消除水的影响,采取较为合理的支护方案。(2)依据现场取回的土样,在室内用原状土做了密度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用扰动土做了击实试验,用重塑土做了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取回土样的平均密度为1.47g/cm3,平均含水率为3.9%,最大干密度为1.83 g/cm3,最优含水率为16.4%,土样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3)在室内降雨模型试验中,从降雨开始到结束,雨水的入渗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入渗率降低是土体从非饱和到吸水饱和,渗透性降低,基质吸力减小的结果。在降雨过程中,坡体总的入渗规律为:坡体顶部比斜坡部分入渗速率快,坡体表面含水率持续增加接近饱和,随后逐渐入渗到坡体内部。对沿着斜坡浅层部分的三个点进行孔隙水压力监测时,孔隙水压力先增长到峰值,然后在某一范围内上下浮动,降雨分别进行到150分钟和350分钟的时候,坡体中部的浅层位置处孔隙水压力明显减小,该处土体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稳破坏。从降雨开始到发生大规模滑坡结束,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即裂缝的产生、滑体的形成和滑体的蠕动破坏。(4)用极限平衡法对H-1号前级斜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表明,斜坡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系数为1.028,是欠稳定的;在长期降雨及灌溉入渗下的稳定系数为0.937,是不稳定的。用FLAC 3D数值模拟发现,斜坡在自然状态下用抗滑桩支护前后的稳定系数分别为1.04、1.52;在长期降雨及灌溉入渗下用抗滑桩支护前后的稳定系数分别为0.95、1.37。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输变电线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角钢输电塔结构在工程中被使用,从而带有节点板的K型角钢节点在输电塔结构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针对输电塔半刚性连接节
地震预警技术是国内外新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地震减灾手段,对减轻地震损失、降低地震次生灾害和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预警震级测定是地震预警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对后继的
降雨是引起各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黄土塬、梁、峁等地形发育完全的黄土地区,为黄土边坡的地质灾害提供了天然条件。通过建立室内边坡模型,控制雨强、作用时间、
西南山区复杂地质环境中,广泛分布一类多种成因、多种成分、多种级配、颗粒形态复杂、环境影响因素多变的混合土。工程实践中,该类混合土构成的川西山区土坡(主要包括天然边
随着我国大跨度结构的兴起,钢管结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跨度钢管结构体系中的节点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是结构体系的重点之一,由于铸钢节点
目前国内的工程隔震、抗震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高层、超高层及大跨结构方面,对村镇建筑的隔震、抗震研究较少。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仍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近
地陷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下,地面由于地下物质移动而发生的渐进下陷或急剧下沉。目前地陷研究主要在现场勘察、机理分析、概率分析和数值模拟这几个方面开展,尚
随着塑料制品在各个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产生的废旧塑料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废旧塑料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甚至会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理废旧塑料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目前已有比较多的回收处理废旧塑料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废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但同时也存在效率低下、再生产品性能较差以及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影响了这些方法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信息化程度极高的今天,在工程建设行业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我国桥梁工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异形结构的桥体形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保障供水管网安全和高效运行,降低管网漏耗,历来受到政府和供水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