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时期《左传》文学评点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anj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康乾时期是《左传》文学评点的繁盛期,代表了《左传》文学评点的最高成就。本文主要以清代学者方苞、王源、冯李骅、陆浩等人的《左传》文学评点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考察,从而揭示出该时期《左传》文学评点的特点和理论价值。   第一章对《左传》文学评点的发展历程作一概述,将其分为肇始期(南宋至明嘉靖)、发展期(明嘉靖至清顺治)、繁荣期(清康乾时期)、退潮期(清嘉庆至民国初年)四个阶段,分析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并简要介绍较有影响的评点著作。   第二章、第三章探讨康乾时期《左传》文学评点的批评理论。康乾时期《左传》文学评点的理论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在篇章主旨、气势情韵、叙事品格、辞令风范等方面对《左传》各个篇章作评析,体现评点者对《左传》的一种整体观;二是针对《左传》具体篇章中的某一技法而作的批评,多是专注于局部的精细解剖,表现出评点者一种重“法”的批评倾向。本文第二章将讨论其整体观,第三章则介绍其技法论。   第四章分析康乾时期《左传》文学评点与八股文的关系。自真德秀《文章正宗》之后,《左传》文学评点一直沉寂了三百多年,直至明嘉靖年间才真正发展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力就是八股文写作的需要,可以说是八股文促成《左传》文学评点的兴起与繁荣。另外,清代《左传》文学评点的技法理论区分细密,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也明显受到八股文理论的影响。   余论主要分析清代《左传》文学评点的得与失。评点家从文学角度去批点《左传》,突破《左传》学研究囿于经史范畴的局限,对《左传》的文学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揭示,并从中总结出不少精彩的技法理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受文本体式的限制及八股文的影响,其批评理论又有机械、琐碎、过于功利的弊病。
其他文献
Windows 8系统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少玩家都尝鲜地将台式电脑或笔记本升级到了最新的8.1版,不过在Windows 8系统下,不少使用USB无线网卡的用户会遇到需要手动升级驱动,却发现
张爱玲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潮,也正是因为这样,张学研究看似无缝可入,但事实上,张爱玲作品被奉为经典不是信口开河的恭维,其中却是存在未被开垦的土壤,尤其在她“怨女”们的背后
迟子建是东北文学一名代表性作家。在中国文坛上,迟子建强烈的个性色彩,突出的民族风格叙事,始终坚守的民间立场等,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情怀。文章由细读迟子建小说文本获得的感性
最近的实验研究指出微生物在硅化作用中扮演被动的角色.构成细胞外表面的有机功能团只是充当聚合或胶质硅在吸附过程中的异质生长成核点,而且由于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细胞超
“底层文学”及其讨论是当今文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下对“底层文学”的讨论。首先分析和梳理了自从“底层文学”出现至今的讨论,讨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什么
对清代新疆建省后唯一一部通志《新疆图志》中《建置志》的成书背景、修纂人员、版本特点、文本价值进行了考证论述。首先指出该分志是在清末新疆推行“新政”的近代背景之下
美国新教在华传教运动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学界从传教史和文化交流史角度对这一运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占传教士
从理念、小组、导学案、落实四个角度阐释思想品德的高效课堂,即小组建设,学案教学,以学定教,内容决定模式,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检测落实,合作高效。 From the four perspect
炎热的夏天,人们的心绪总难以平静,越是烦躁,越觉得燥热。这时候,也许你需要一些治愈系的萌物来帮你舒缓生活节奏,放松心情……
炎炎夏日又再度来临,再多的吐槽也不能给这个酷热的季节带来一丝清凉。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躲在开着空调的屋里吃冰(废话!)。小编要推荐的几个APP当然解决不了“热”这个问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