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康乾时期是《左传》文学评点的繁盛期,代表了《左传》文学评点的最高成就。本文主要以清代学者方苞、王源、冯李骅、陆浩等人的《左传》文学评点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考察,从而揭示出该时期《左传》文学评点的特点和理论价值。
第一章对《左传》文学评点的发展历程作一概述,将其分为肇始期(南宋至明嘉靖)、发展期(明嘉靖至清顺治)、繁荣期(清康乾时期)、退潮期(清嘉庆至民国初年)四个阶段,分析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并简要介绍较有影响的评点著作。
第二章、第三章探讨康乾时期《左传》文学评点的批评理论。康乾时期《左传》文学评点的理论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在篇章主旨、气势情韵、叙事品格、辞令风范等方面对《左传》各个篇章作评析,体现评点者对《左传》的一种整体观;二是针对《左传》具体篇章中的某一技法而作的批评,多是专注于局部的精细解剖,表现出评点者一种重“法”的批评倾向。本文第二章将讨论其整体观,第三章则介绍其技法论。
第四章分析康乾时期《左传》文学评点与八股文的关系。自真德秀《文章正宗》之后,《左传》文学评点一直沉寂了三百多年,直至明嘉靖年间才真正发展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力就是八股文写作的需要,可以说是八股文促成《左传》文学评点的兴起与繁荣。另外,清代《左传》文学评点的技法理论区分细密,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也明显受到八股文理论的影响。
余论主要分析清代《左传》文学评点的得与失。评点家从文学角度去批点《左传》,突破《左传》学研究囿于经史范畴的局限,对《左传》的文学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揭示,并从中总结出不少精彩的技法理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受文本体式的限制及八股文的影响,其批评理论又有机械、琐碎、过于功利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