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7年发布的“1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的,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农业在性质上属于弱势产业,而农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单单凭借自身的积累是不能有效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因此需要政府在财政以及政策上给予重点的支持和保护。身负国家经济职能的重任,财政必须采取得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进行的,这是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的政策,同时这也是我国目前支援农业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采取何种的财政支援农业的支出政策、怎样合理有效地控制各种农业相关财政收支的方向和规模以及提高财政支援农业的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些政策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经明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些都对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农业的经济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与农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较为明显,财政在支援农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农业财政投入进行研究分析是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的。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农业相关财政收支的规模与结构,运用一定形式的生产函数,以国内各省农业相关财政收支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地区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的作用及产出弹性,进而通过测算得到各省份和地区农业相关财政收支的边际产出,以分析目前财政支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财政支援农业生产的效率提供思路和依据。
与大多相关参考文献不同,本文并未基于时间序列对全国总体数据进行回归,而是基于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往的论文大多只考虑财政支出方面,本文认为农业税会造成农民负担,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应列入讨论的范围,从收支两方面进行考虑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问题。因此本文构建的模型中加入了税收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相关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和边际产出方面,本文将各个省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以比较三个地区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国家针对不同地区的投入政策侧重。本文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尝试对以往学者对财政经常性收入数据的测算进行了修正,使分析更加精确。
本文基于大口径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并将数据分析细化到各省的层面,研究结果主要为:根据总体规模的分析得出,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偏小,增长速度偏低,增长幅度不够稳定;根据各省数据的回归分析和边际产出测算结果分析得出,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为低下,支出在不同地区、省份之间呈现不平衡。
本文主要基于政策、科技和投入三个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支农资金的效率评估体系和监督管理方式;其次,充分重视农业科研,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推广应用体系;再次,稳步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出规模,吸引其他资金进入农业领域,调整和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提高财政支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