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骞画论中的“传神”思想研究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z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宗骞作为明清绘画“梳理期”著名的画家,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画论中的“传神”思想。“传神”作为中国艺术的批评标准之一,对沈宗骞的绘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沈宗骞不仅将这一思想运用到人物画中,更将其融入到山水画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神”理论。在人物画中,沈宗骞的“传神”理论继承了中国人物画“形神并重”的思想传统,肯定了“形”之于传神的价值,认为“神”依附于“形”,奠定了其借“形”写“神”的传神论基调。沈宗骞主张人物画应传递反映人物恒定精神风貌的“正神”,借此更新和发展了传统画论中“传神阿堵”的思想,认为“传神”不只来自于眼睛。沈宗骞对“约形之法”的论述,强调了人物面部的比例关系和笔墨技法之于传神的重要性。沈宗骞强调人物画立体效果的思想脱胎于曾鲸的人物画技法,而非学习西方绘画的结果。在山水画方面,沈宗骞认为山水画也应该做到“传神”。但在山水画中,“神”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神”不再指画中人物之“神”,而是转为指代画家自我之“神”,并指出画家自我之“神”需要借由笔墨才可以呈现出来。沈宗骞用“性情”来概括山水画中所传的“神”,认为此“神”包括画家的精神、情感、个性等内容,山水画传“神”就是传画家的“性情”。同时,沈宗骞要求画家多读书以涵养自我的“性情”,提高自身的格调与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神”的水平,使山水画向“雅”的方向靠拢。最后,沈宗骞提出通过“笔笔相生,物物相需”的思想来指导人物画的传神技法,创造了“以纹释笔”和“环境传神”两种传神的方法。在山水画上,则主张通过“摹古”“取势”“存质”三个思想来指导画家创作传神的山水画。在传神论的溯源方面,考察得出沈宗骞在人物画传神论上主要学习了王绎、苏轼、曾鲸等人的思想,而在山水画上则主要吸纳了王原祁的思想。沈宗骞通过融合多位画家的思想成果,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神”绘画批评体系。
其他文献
清词号称中兴,不仅体现在创作上,还体现在词学上。清人编选了大量的词选本,对清词中兴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沈时栋的《古今词选》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历经三十年编刻而成。共十二卷,编选范围由唐至清,通代编选,依调编次,共收词调199种、286家词人、994首词作。对研究沈时栋的词学观念与创作,清初选本批评与词学思想等,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献与学术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上编考察沈时栋的生平著述,探讨《
学位
在综合利用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面向服务科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理论为指导,设计泵房控制终端、田间控制终端、气象站监测终端、墒情监测终端,建立基于气象的水肥一体智能灌溉模型,构建水肥一体智能灌溉云服务系统。依据土壤墒情和气象要素灌溉决策技术的数学模型,形成灌溉方案,通过智慧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将方案下发到水肥一体化设备,从而实现灌溉和施肥从科学决
期刊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最多产、最负盛名的印第安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多声部叙事而闻名,并呈现出现实与神话相结合的特点。出版于1998年的《羚羊妻》是其第一部聚焦于城市印第安人的作品,且颇具神话与魔幻色彩,并荣获1999年的世界奇幻奖。迄今为止,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部小说,但是鲜有学者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将借助荣格与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人物、原型意象与原型母题三
学位
为提高铁皮石斛的综合利用率,建立一种绿色高效的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方法。本研究以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了低共熔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及液料比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后得到最佳工艺为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浓度40%、提取温度80 ℃、液料比110:1(m
期刊
网络小说有强烈的类型化倾向,目前比较热门的类型有玄幻、言情、穿越、宫斗等。阿耐小说因为善于对现实的残酷以及命运的无常进行揭示,对社会文化进行深刻地反思,不仅赢得了读者的青睐,也吸引了不少编剧的目光。其小说《欢乐颂》《大江大河》《都挺好》纷纷走入了银屏。于2019年3月开播的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挺好》,围绕如何赡养鳏夫苏大强,讲述了一直不被疼爱的苏明玉,长大成人脱离苏家之后,在苏家面临危机
学位
元僧明本(1263—1323),号中峰,浙江钱塘人,在元代僧俗两界有着崇高的威望,被誉为“江南古佛”,受到元仁宗、元文宗、元顺帝三代帝王的尊崇。其为人始终坚持着独立自由的僧人本色,不趋于权贵名利,为后世所称道。明本一生著述颇丰,被其弟子及后辈编为《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天目明本禅师杂录》等禅门语录,广为流传。今据大藏经辑录,明本存诗近千首,其中两首以上的组诗达598首。身处海宇混一的元代,各民族空前
学位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典型代表,而笔记创作在宋代也呈现出繁荣局面,部分词人、词作和词学批评出现在宋代笔记之中。《全宋笔记》是宋代笔记文献整理的最新成就,收录了宋人笔记约500余种,内容极为广博,保存了相当丰富的词学文献资料,对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以《全宋笔记》中保存的词学文献资料为讨论对象,分上下两篇,分别对《全宋笔记》中的词人词作和词话进行研究。上篇共分为两章,第一章论述了《全宋笔记》中词
学位
作为一名学者型女性作家,杨绛的小说语言值得深入研究,幽默风格是其小说语言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修辞视角对形成杨绛小说幽默风格的语言手段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其形成因素进行阐释。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依据、相关研究现状、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第一章分析形成幽默风格的词汇手段,小说中叠音式词语、惯用语、方言和绰号用语存在的偏离现象,促成幽默效果的
学位
王昶《国朝词综》于清嘉庆七年(1802)付梓,共收录清初至乾嘉年间724位词人,2402首词作。王昶身居要职,喜交游唱和,“海内知交,以词投赠者甚多”,因此,保存了大量不见于他处的词人词作,具有较高的文献与词学价值。本文拟从两个层面展开研究,一是《国朝词综》与清代前中期词史及经典化建构,《国朝词综》与《琴画楼词钞》的比较研究;二是《国朝词综》、《琴画楼词钞》的文献整理。第一章,《国朝词综》与清代前
学位
本文主要以清代十幾位比較著名的學者(參考王力《清代古音學》以及李葆嘉《清代古聲紐學》)在古音研究中運用方音的情況為考察對象,以專題形式分類介紹方音在古音學各個方面的運用情況,對比各家在古音研究中對待方音的態度和具體運用,總結清代學者運用方音進行古音研究的得失及對現當代古音研究的影響。第一章討論清代古音學家對方音的認識,主要從清代以前學者不自覺地運用方音解釋《詩經》中押韻不和諧的現象,交代運用方音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