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中段树线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is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线是指高度2米以上的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或纬度北界。基于全球不同地区树线样点土壤10厘米温度数据的相似性(生长季温度为6.4±0.7℃),学者们认为温度是驱动树线形成的最关键气候因素。最近的研究指出,以上假设仅仅适用于降水相对充足的林区;南美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树线、林线上树木的生长受降水限制,降水也是驱动树线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然而,目前对降水限制型树线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却了解甚少。  喜马拉雅中段具有典型的降水限制型树线,且很少受人为干扰,是揭示区域尺度上降水限制型树线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选择。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沿喜马拉山中部由东至西的降水梯度上建立树线样地网络,包括14块30m×150m的糙皮桦(Betula utilis)样地和6块喜马拉雅冷杉(Abies spectabilis)的树线样地。各样地内均调查了每棵树的胸径(DBH)、树高、冠幅参数和坐标,并通过采集树芯以确定样地内的森林年龄结构;以每50年为时间间隔重建过去150-450年来的树线位置和林分密度的变化历史。本研究中采用的树线定义为活的,不小于2米的直立乔木所能到达的最高海拔,同时在林线(郁闭度大于30%)以上呈连续分布。研究结果揭示,最近几十年内两个树种的更新显著增加,并与夏季温度变化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去150年来,高山桦树和冷杉树线位置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率沿降水梯度上出现显著差异,东部降水较丰沛的样地内树线具有较高的上升速率。气候变暖导致了喜马拉雅高山树线上升,但上升速率受到春季和年平均降水的强烈调控(57.8%)。同时,春季降水的贡献率远高于年平均降水(65.5%VS34.5%)。本研究表明除了温度以外,降水也是影响树线波动的关键因素。  小冰期以来的冰川波动(LIA)是了解过去几个世纪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示指标。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冰川发育良好,然而缺乏对长期尺度上冰川波动的了解。本研究通过Gangapurna和AnnapurnaⅢ冰川冰碛垄定年重建了冰川波动历史,并检验利用树轮定年判断冰碛物最低年龄的可能性。冰川冰碛垄形成最晚年龄的树轮定年揭示,喜马拉雅山中部Manang河谷的五个主要的冰川波动事件发生的年代分别为:1790s,1920s,1930s,1960s和1980s。最近几十年的冰川呈现较高的退缩速率,与气候变暖的时间相吻合。虽然这两条冰川分布在同一河谷,Gangapurna冰川(高达25.1m a-1)在1979-2015年间的退缩率显著高于AnnapurnaⅢ冰川(6.13m a-1),这种差异可能与微地形和泥石流因素有关。  尽管它们的变化幅度不同,树线和冰川变化均是指示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较快的冰川退缩速率进一步揭示了,冰川波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树线动态更为敏感。二者是互相联系的生态过程,大部分冰碛垄位于海拔4000米一下的林区,冰川的退缩为森林扩张提供了空间。
其他文献
学位
划清是非界限,增强党性观念,是加强党的风气建设的有效方法。我们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党性不纯的问题,其原因除了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理想信念淡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
沙漠-黄土过渡带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在风、水两相营力作用下,具有典型的地貌形态特征和土壤侵蚀方式。我国的沙漠一黄土过渡带主要是指贺兰山以东,阴山以南,吕梁山以西,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科学的最新研究领域之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即政策、规划和计划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主要研究公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
在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影响着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总结了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国内文化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学术界人士对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给予广泛关注。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文化中心,其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目前其文化产业的发展领先于其他
随着并行计算软硬件环境逐步普及和实用化,并行计算理论方法渐成体系,各领域的应用范例越来越多,这为高性能GIS计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核心功能“空间
目的:探讨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在早期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13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5例,接受常规临床
2007年5月份,战士小刘在师里组织的战士考学预考中落选。回到连队后,他情绪低落,寡言少语,干工作提不起精神。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找他谈话,给他讲失学不失志、考军校不是唯
胡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