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灵化瘀止痛方调控子宫腺肌病小鼠病灶血管生成的雌激素效应靶点的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ackle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在AM小鼠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疾病的主导机制,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M的作用机制,不同治疗剂量的横向对照,以及与现有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纵向比较。方法: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月及6月,形成AM小鼠模型3月组及6月组。选择导师行气化瘀法临床验方(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分为蒲灵化瘀止痛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同时将丹莪妇康煎膏作为中药对照组、孕三烯酮组为西药对照组、未造模同期小鼠为正常组。各组分别给药3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p450、COX-2、ERa)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ENS、CD31、MMP-2、TIMP)在各模型组、各用药组随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的变化。结果:1.P450在位内膜:在位内膜p450在形成AM模型后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6月组显著高于3月组及正常组(P<0.01)。经治疗后,各组p450值均显著下降,造模6月后的模型组治疗后下降显著显著高于3月模型组治疗后。孕三烯酮组显著低于丹莪妇康煎膏组治疗组(P<0.05),中药的剂量对p450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异位内膜:模型组异位内膜p450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各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疾病不同时间段(3月、6月),异位内膜P450始终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2.ERa在位内膜:形成AM模型后3月,在位内膜ERa稍低于正常组,形成模型后6月,ERa显著高于3月模型组(P<0.05)。3月模型组治疗前后ERa值无明显变化,6月模型组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1)。与6月模型组比较,除蒲方中低剂量治疗组外,各治疗组均显著下降(P<0.05)异位内膜:形成AM模型后6月,异位内膜ERa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3月模型组治疗前后ERa值无明显变化。与6月模型组比较,各组治疗后下降显著(P<0.01),高剂量组下降显著优于中、低剂量组。3.COX-2在位内膜:形成AM模型后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6月组高于3月组及正常组(P<0.01)。3月模型组治疗前后COX-2值无明显变化,与6月模型组比较,各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中药的高剂量组对COX-2的影响显著优于中、低剂量组(P<0.01)、(P=0.054)。异位内膜:异位内膜COX-2值6月组显著高于3月组(P<0.01)。异位内膜3月模型组治疗前后COX-2值无明显变化,与6月模型组比较,各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中药的高剂量组对COX-2的影响显著优于中、低剂量组(P<0.01)、(P=0.054)。4.CD31在位内膜:形成模型后,各时间段在位内膜CD31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CD313月模型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6月模型组与3月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其他各治疗组。异位内膜:各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异位内膜CD31均显著高于同期在位内膜。5.VEGF在位内膜:与正常组比较,在位内膜VEGF在形成模型后显著上调,因子的显著变化均发生于形成模型后3月组,6月组与3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VEGF在各治疗组后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异位内膜:异位内膜显著下调(P<0.01)。因子的显著变化均发生于形成模型后3月组,6月组与3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月组模型治疗后优于6月组治疗后。高剂量组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6.MMP-2及TIMP在位内膜:与正常组比较,形成AM模型后在位内膜MMP-2均显著升高(P<0.05)。在位内膜MMP-2、MMP-2/TIMP,3月模型组治疗前后显著下降(P<0.05),显著优于6月模型组治疗后。与6月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异位内膜:形成AM模型后6月,异位内膜MMP-2显著高于3月组异位内膜值(P<0.05)。与6月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显著下降(P<0.01),各组间无显著差异;MMP-2/TIMP蒲方高剂量组组及孕三烯酮组均显著下降(P<0.01),高剂量组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形成模型后,在位内膜MMP-2值上调显著高于同期异位内膜(P<0.01)。模型后3月MMP-2/TIMP比值在位内膜显著高于异位内膜(P<0.01)。结论:1.本实验研究认为,雌激素效应因子异常、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异常及其相互作用,促成了AM的发生和发展,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主导机制有所不同。疾病早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为疾病的主导方面:在位内膜发生的微血管密度下降,局部发生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快速反应因子COX-2的急剧增高,触发COX-—PGE2—P450ar om正反馈环路,导致p450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升高。P450的增高,使局部雌激素水平增高,早期因主要通过膜受体机制,在位内膜核受体ERa并未增高。疾病中晚期,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成为疾病的主导方面:雌激素可通过雌激素受体调节机体的多种信号途径,上调VEGF,导致异常血管增生。在位内膜及异位ERa均显著增高,雌激素主要通过核受体机制产生效应。2.蒲灵化瘀止痛方可多靶点治疗AM,其治疗靶点可因疾病的发展阶段而不同。病程早期的中药治疗主要以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为靶点,改善早期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况,直接截断由此触发的雌激素生成的正反馈链。疾病的后阶段,血管相关因子已不再是疾病的主要环节,雌激素效应的变化主导了疾病的发展,此时,中药治疗靶点主要是在位及异位内膜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通过雌激素效应的变化影响血管生成因子的变化。3.蒲灵化瘀止痛方剂量对在位内膜的CD31、VEGF、COX-2、MMP-2、MMP-2/TIMMP的影响正相关,而对雌激素效应其他因子,如P450、ERa,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可在疾病早期运用大剂量行气活血类中药,有效改善在位内膜微循环,阻断疾病的早期触发机制;在疾病的中晚期,可以持续中低剂量使用行气活血类药物,改善雌激素效应异常,在保证治疗疗效的同时减少用药剂量,从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降低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孕三烯酮不仅有效降低了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及ERa水平,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在位内膜的雌激素及ERa水平。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可以避免在位内膜雌激素水平的下调。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GC-MS联用法对印尼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印尼姜黄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
小组合作学习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推进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进行了
文言文阅读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为突破瓶颈,文章从省中考命题角度出发,从“考”反观“教”,谈谈如何“文”“言”结合教学、如何通过诵读、词汇积累等基本功的训练,来提
道教中的神仙学在外界的眼光中被目为中品,低于上品的老庄,高于下品的符。刘勰《灭惑论》称:“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①。道安《二教论》亦载:“道家厥品
目的 制备高包封率与高稳定的盐酸表阿霉素丙二醇脂质体(EPI-PG-liposomes),评价其抗肿瘤效果。方法 采用注入法结合pH梯度主动载药技术制备EPI-PG-liposomes,以人乳腺癌MDA-
针对风扇叶片凸肩结构工作面挤压应力分布情况,建立了风扇叶片凸肩工作面接触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工作状态下叶片凸肩工作面挤压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通过对实际工作后的风
GNSS接收机是具有广泛使用前景的石油物探测量精密仪器,具有全天候、精度高、效率高、功率强、耗电低、体积小、重量轻、测站间无需通视和操作简单实用等优点。本文在介绍了GN
芝麻种子内含有较高的脂肪和丰富的蛋白质,通透性差,易吸湿返潮,发热变霉,一般条件下不耐贮藏。根据芝麻种子的贮藏特性采用恰当的贮藏管理措施,以确保种子的使用价值,保证农
本文主要围绕岩体基坑地下室抗浮设计水头取值问题,针对平坦地貌和坡地地貌对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施工期间极端天气条件下,地下室抗浮水头取值建议公式,以便设计和施工
辽河是国家“水专项”重点治理河流之一,也是辽宁的母亲河。“十一五”期间,通过对辽河的治理,辽河水质状况正朝着好的趋势发展,但是辽河污染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