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51在干细胞培养条件下的侧群细胞表型及相关干细胞特性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侧群细胞流式分析法在胶质瘤干细胞研究中应用;2、分析U251细胞系在干细胞培养条件下相关干细胞表型的变化;3、为分选胶质瘤干细胞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我们将U251胶质瘤细胞系由常规含血清培养转入无血清胶质瘤干细胞条件下培养,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其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SP cells)比例的变化;并观察相应胶质瘤干细胞表型的变化,包括:表面标记物CD133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分析、免疫荧光检测);胶质瘤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自我更新能力的变化(有限稀释法);肿瘤细胞的体内成瘤性变化(异种移植免疫缺陷鼠)。结果:1、U251细胞在常规含血清培养条件下,其SP细胞比例为0.54%±0.39%,转入无血清干细胞条件下培养3月后其SP比例升至5.51%±2.32%(P<0.05);2、在U251普通贴壁生长的细胞和干细胞培养条件下悬浮生长的肿瘤神经球中,经流式分析及免疫荧光检测均未见CD133(+)细胞;3、U251贴壁细胞中Nestin阳性细胞计数为8.17±3.74/HP,而其转入干细胞培养基中孵育3月后,其Nestin阳性细胞数升至37.39±6.31/HP(P<0.05);4、U251含血清培养的贴壁细胞与转入干细胞培养基培养3月的肿瘤神经球用有限稀释法比较其再次成球的能力,各细胞梯度间P均小于0.05,具有明显差异性;5、异种移植Balb/c免疫缺陷鼠,U251贴壁细胞组成瘤比例为6/12(只),而悬浮生长的肿瘤神经球组成瘤率为12/15(只),且肿瘤神经球组接种的Balb/c鼠神经症状出现时间早。结论:1、U251常规培养的贴壁细胞其SP比例极低,转入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3月后其SP比例显著增加;2、U251细胞转入干细胞条件下培养后,随着SP细胞比例的增加,Nestin表达增加、自我更新能力增强、动物体内成瘤性相应增加;3、上述胶质瘤干细胞表型的变化不依赖于CD133的表达;4、U251在干细胞条件下培养后,侧群细胞及相应干细胞特性的变化是因为U251细胞系中内在的肿瘤干细胞成分的扩增,或者是体外条件下非肿瘤干细胞的逆分化现象,尚需进一步实验证明。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及有效与无效患者标本中MCM2、COX-2、Ki-67的表达,了解MCM2、COX-2、Ki-67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意义,探讨MCM2、COX-2、Ki-6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也应运而生,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诞生提升了人们对小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及以小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实践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所
国内学界在前期引介和运用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开始了本土化转向,由此中国风险社会的治理研究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概括起来,主要包括风险社会的中国判
<正> 中西部贫困地区同东部发达地区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县城工业经济的弱小与落后。由于工业经济起步晚,起点低,总量小,形成工企规模小,造成财政收入少,工业再投入少。
针对分布交互式光电对抗仿真应用,研究了激光雷达传感器功能级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建立了激光雷达传感器参数描述模型,建立了激光雷达目标信号门限计算模型、目标像素计算模型
目的:本实验以人胃腺癌AGS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白桦脂酸对AGS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来白桦脂酸对AGS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nn
近年来,中国快递业飞速发展,连续多年在全球快递业中位居首位,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如快递车辆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对空气的污染,大量使用劣质和难以降解的包装材料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以及过度包装导致的资源浪费等。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众多,快递需求量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尤为严重。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以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北京市快递业务
以超高温瞬时灭菌(UHT)破壁松花粉为原料,研究其在储藏期间基本营养成分、常见氧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分析了其在储藏期间的异味产生原因和主要异味成分。结果表明,储
<正>直观教具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手段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员工的工作、娱乐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员工常常在工作时间使用互联网从事非工作活动,产生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怠工行为——网络闲逛(Cyberloafing),并且员工网络闲逛已经成为国内外组织行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但是,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网络闲逛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忽视了这种网络休闲活动对员工能量恢复的促进作用。考虑到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