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东岸河流入海通量在过去1000年的变化:模拟、重建与驱动机制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源物质入海通量及其产物是流域-海岸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流域人类活动愈加强烈的背景下,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流域向河口海岸输入物质的数量、机制及主控因素,可促进对沉积物输运路径和机理以及大陆边缘沉积层序特征的定量解译和理解,同时可加强对海岸带地貌演化、生态系统演化的了解。过去二十多年,诸如陆海相互作用计划(LOICZ)、美国的STRATFORM和巴布亚湾和新西兰北岛MARGIN S2S等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等都将长时间尺度下陆源物质入海通量的变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搜集辽东半岛东岸5条河流的流域地形、地质和人类活动等信息,结合历史资料与实测水文数据,使用Hydrotrend v.3.0水文模型模拟5条河流入海通量在过去1000年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设置3种情景(气候变化(Ml),人类活动(M2)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M3))定量分析气候变化、不同人类活动形式和强度对于流域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主要的结论如下:(1)在过去1000年里,M1和M3模式驱动下辽东半岛东岸总的入海径流量基本相同(278.8亿m3/y),研究区气候变化是径流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人类活动几乎不影响研究区总的入海径流。公元1000-1450年与1851-2012年,辽东半岛东岸地区属于温暖湿润的气候,两时期研究区五条河流总的年均入海径流量分别为282.8和297.1亿m3/y;而1451-1850年为气候寒冷干燥的小冰期,五条河流总的年均入海径流量减少至266.7亿m3/y,气候变化导致研究区入海径流量的波动范围为5.7%-11.4%。受气候变化影响,5条河流的径流量虽有波动,但每条河流对研究区入海总径流量贡献百分比变化不大,其中流域面积最大的鸭绿江约占90%。(2)在单纯气候变化影响下(Ml模式),5条河流入海输沙量的波动范围介于4.3%-12.1%之间;另外,1000-2012年,Ml、M2和M3三种模式驱动下年均总入海输沙量分别为5.59、6.05和6.02Mt/y,这说明人类活动是入海输沙量变化的主导因素。1750年以后,辽东半岛各流域复杂多样的人类活动,导致入海输沙量发生剧烈变化。一方面,1751-1940年,人类活动对于林地的破坏导致研究区水土流失严重,同期5条河流总的年均入海输沙量达到7.9Mt/y,比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1000-1750年间的5.8Mt/y增加了近36.2%;其中,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的1851-1940年,研究区年均入海输沙量达到了 9.06Mt/y,相较于1000-1750年,在不到100年的时间总入海输沙量增加了 56.2%。另一方面,1941-2012年研究区林地破坏与水库拦截共存,复杂人类活动影响下辽东半岛总的入海输沙量减至3.21Mt/y,远小于自然状态下的5.8Mt/y。同期研究区林地破坏导致的年均水土流失增加量为5.05Mt/y,而水库的拦截量却高达8.12Mt/y;因此,在没有水库拦截的情况下,这一时期的入海输沙量将达到11.33Mt/y。由于5个流域内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发生时间存在着差异,导致研究区内不同河流对入海水沙通量的贡献比例也存在着时间上的变化。1000-1940年,研究区总入海输沙量中有高达88%左右的输沙量来自于鸭绿江,1941-2012年,辽东半岛总的入海输沙量由鸭绿江流域主导变为鸭绿江干流流域(荒沟站)、鸭绿江下游支流瑷河和大洋河共同主导,三者的贡献量都约占总入海输沙量的30%左右。(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各流域的洪水与大洪水的频率也在发生变化。1000-1750年鸭绿江荒沟站以上与支流瑷河流域洪水频率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相较于1000-1450年,鸭绿江荒沟站以上流域与瑷河流域1451-1750年间(LIA)的洪水频率分别下降了 7.4%和5.8%。1751-2012年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两流域洪水频率变化复杂:鸭绿江荒沟站以上流域与瑷河流域从1751-1850年的14%和15%增至1851-1940年的16%和17%。1941-2012年,流域不同的人类活动形式导致两地区洪水的频率分别增加了 5%和16.8%,同期整个鸭绿江流域洪水的发生频率约为32%左右。2010年瑷河流域三湾水库建立后,整个鸭绿江流域的洪水频率将会降至20%左右。
其他文献
地貌是地表在地球内、外动力共同作用下演化的结果。构造地貌学是研究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地表过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升降、气候变化会导致水系的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减阻降热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巨大的激波阻力会影响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及效率,剧烈的气动加热现象会使飞行器内部的电子器件发生故障,气动加热严重时甚至会
纳米材料作为新兴科技,近年来一直备受研究者们关注。金属钒氧化物纳米材料作为纳米材料的一员,各方面都有优异的性能:在光催化方面表现良好,处理污染性能优异;在电化学检测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产生伤害最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果能够有效预测地震的发生,提前做好震前转移工作,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有利于
在超精密机床的加工过程中,机床的振动对加工精度、表面质量、机床使用寿命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机床的振动可以分为两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外源振动和来自机床本身的内源振动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镉胁迫除了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外,还能诱导细胞自噬,同时镉也能引发内质网应激,并且通过对四条信号通路上游蛋白的研究发现镉作用大鼠肝细胞BRL3A时,PERK-EIF
由于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辐照损伤和抗冷却液腐蚀等性能,含Al高Cr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是第四代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SCPWR)和铅冷快堆(LFR)最有希望服役的候选包壳材料之
目前,火力发电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而大容量、高参数的“超超临界发电”更是成为了提高火力发电效率的有效途径。这对火力发电机组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
地面模拟航天微重力实验是保证航天安全发展的必要作业任务,对航天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模拟航天微重力实验是利用气浮平台以及机械手段将航天器浮起模拟太空失重
燃煤烟气脱硝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环保任务之一,在湿法烟气脱硫基础上实现同时脱硫脱硝是近年来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热点。鉴于目前在NO气相还原存在氨逃逸问题以及运行费用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