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MOF@AC的制备及其CO2吸附性能的研究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作为一种有效的、可回收利用的污染修复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小分子吸附保留的分散力较弱,MOFs内部的大量空隙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将碳质材料与MOFs材料相结合,利用碳质材料表面大量官能团与MOFs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孔隙空间,以提供额外的分散力,从而增加材料对小分子物质的吸收能力。本文基于一锅溶剂热法,将活性炭粉末加入UiO-66,UiO-66-NH2和UiO-66-(OH)2的前驱体溶液中,并控制活性炭添加量,合成了UiO-66@AC,UiO-66-NH2@AC和UiO-66-(OH)2@AC系列材料,研究了CO2浓度、温度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以ZrCl4为金属源,对苯二甲酸为配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UiO-66,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活性炭,通过一锅溶剂热法合成了UiO-66@AC系列材料。UiO-66的BET比面积为1412.32m~2/g,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500°C温度下仍能保持骨架结构稳定。制得的UiO-66@AC系列材料的BET比表面积随着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UiO-66@AC-1具有较好的孔结构。在303K,CO2初始浓度为10%的条件下,UiO-66@AC-0.5有着最大的CO2饱和吸附量,CO2饱和吸附量为1.08mmol/g,高于UiO-66在相同条件下的CO2饱和吸附量,表明改性提高了材料的吸附性能。吸附温度从303K升至323K,吸附量明显降低,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进行。以ZrCl4为金属源,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UiO-66-NH2,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活性炭,通过一锅溶剂热法合成了UiO-66-NH2@AC系列材料。UiO-66-NH2的BET比表面积为848.74m~2/g,制得的UiO-66-NH2@AC系列材料的BET比表面积随着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UiO-66-NH2@AC-1具有较好的孔结构。在303K,CO2初始浓度为10%的条件下,UiO-66-NH2@AC-0.5的CO2饱和吸附量为1.22mmol/g,高于UiO-66@AC系列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吸附量。吸附温度从303 K升至323K,吸附量明显降低。由于含氨基团的存在,UiO-66-NH2和UiO-66-NH2@AC系列材料吸附CO2分子的过程中可能既存在化学吸附又存在物理吸附。以ZrCl4为金属源,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UiO-66-(OH)2,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活性炭,通过一锅溶剂热法合成了UiO-66-(OH)2@AC系列材料。UiO-66-(OH)2的BET比表面积为513.13m~2/g制得的UiO-66-(OH)2@AC系列材料的BET比表面积随着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UiO-66-(OH)2@AC-2具有较好的结构。在303K,CO2初始浓度为10%的条件下,UiO-66-(OH)2@AC-2的CO2饱和吸附量为1.18mmol/g,高于UiO-66@AC系列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吸附量,略低于UiO-66-NH2@AC系列材料的吸附量。吸附温度从303K升至323K,吸附量明显降低,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进行。
其他文献
随着雷达隐身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磁波吸收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聚吡咯(PPy)是一类重要的导电聚合物,因其合成工艺简单、密度低、导电性好、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吸波材料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制备出一类具有优异电磁吸收性能的PPy基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重点设计和制备了三种PPy基复合材料,包括不同形貌氧化锌(Zn O)/PPy复合材料、MWCNTs(rGO)
学位
随着科技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含油污水进入环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亟需环境友好、技术有效、成本可控的污染治理材料的开发研究。基于纳米纤维双面膜具有不对称润湿性能、多功能性和低成本性等优点,使其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聚偏二氟乙烯(PVDF)作为常用的分离膜材料之一,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化学耐腐蚀性、低成本等优点。醋酸纤维素(CA)作为含量丰富的天然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表面
学位
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尺寸逐步下降。为了防止Cu及空气中中性分子向low-k介质中扩散,减少时间延迟(RC),增加电镀Cu与low-k介质粘结性,半导体行业对超薄、低电阻率、高热稳定性、良好粘附性的扩散阻挡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熵合金由于缓慢扩散效应及晶格畸变效应,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及优秀的扩散阻挡性,这使高熵合金薄膜在扩散阻挡层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了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在P型
学位
在MAX相大家族中,主族元素为As或P的MAX相,亦称As/P基MAX相具有着突出的弹性力学性能。该系列材料中,包含了早期人们所发现的Nb2As C、Nb2PC等211相,以及近期所发现的分子式为M3A2X(321相)含有双层三棱柱MA层的新型MAX相,包括Nb3As2C、Nb3P2C等四个新物相。而传统的MAX相的晶体结构是由单层的MA三棱柱层和n层的MX八面体层交替堆垛而成的。As/P基MAX
学位
巨型工程轮胎在完成成型工序后,需将胎坯从成型机卸下以进行下一道工序。传统的卸胎方法为起重机单点吊装,人力击打胎坯使之脱离成型机。对于6吨重的胎坯而言,采用传统的卸胎方式耗时耗力,且易产生胎坯变形与人员安全问题。而本研究中自主设计的卸胎坯机实现了自动化平稳卸胎,在夹紧胎坯进行空间运动的同时,保证了胎坯的精度与性能,解决了传统卸胎的效率与安全问题。在卸胎坯机反复带动胎坯实现翻转、竖立等一系列空间动作时
学位
以取向差三参数表征晶界特征分布的传统晶界工程的研究主要不足之处是不能确定低∑值重位点阵晶界的结构特征,例如,不能区分共格和非共格∑3晶界,也不能给出对改善晶界腐蚀性能起关键作用的共格∑3晶界(共格孪晶界)的比例和分布等重要信息。本文以晶界界面匹配(GBIC)为晶界结构参量,研究了高纯铜在形变后的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中晶界特征分布的演变规律,重点关注∑3、∑9等低∑值重位点阵晶界的GBIC特征及其演
学位
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可以增强基体性能。但是制备得到的样件所呈现的性能,从宏观角度观察是无法得知的,因此对其进行性能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检测手段的检测过程需要进行一些列复杂样件处理并且检测时间较长,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具备非接触式检测、对样件破坏性小、无需复杂样件预处理、快速且可同时分析多种元素等优点。因此本文尝试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应用在激光熔覆领域,并证明该技术在该
学位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是中国建造方式迈向智能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推广下,装配式建筑在建造应用上具有很大发展空间。面对新时期的产业发展需求,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也要不断创新,而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产出成果,能直观的反映出技术创新的情况。基于上述情况,从专利视角充分了解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情况,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梳理了装配
学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降解塑料在工业及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聚乳酸(PLA)作为绿色塑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在食品包装、医学、农业等领域。然而,PLA具有很高的脆性,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对PLA的增韧、增强是目前聚合物加工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因此,本论文通过不同的轧制工艺对PLA及其复合材料进行增韧改性,促使PLA分子链高度取向,
学位
随着发光二极管(LED)的广泛应用,单晶衬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单晶蓝宝石(α-Al2O3)因具有良好的光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耐高温,已被广泛用作Ga N基LED的衬底材料。LED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严重依赖于衬底表面的加工质量,对其表面质量和面形精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研加工是生产蓝宝石衬底的一道关键工序,但传统精研工艺存在着表面和亚表面损伤严重、面形精度差、以及环境污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