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不救法律规制之法理思考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见危不救现象常常见诸报端,见危不救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我国的道德传统,还给当今社会造成了非常大的社会危害性。由于见危不救现象的频频发生,不断冲击着民众的道德底线,因此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见危不救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在我国是否将见危不救行为用法律来予以规制,学术界对此存在着争议。就目前而言很多学者大多是从刑法的视角对见危不救是否应该用法律来予以规制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但却没有揭露见危不救行为法律规制的法理学依据。笔者通过对当前见危不救行为进行分析及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在综合比较国外及我国古代关于见危不救的法律规制基础上,认为我国将见危不救进行法律规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作者试图从四个部分来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文章第一部分是引言。本部分首先阐述了笔者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然后是关于见危不救是否由法律规制的研究综述。文章第二部分是关于见危不救的概述。本部分首先从见危不救的概念和类型着手,分析了见危不救的基本内涵和几种分类。然后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见危不救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认为见危不救的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文章第三部分是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法理基础。本部分分别从基本伦理价值基础、社会秩序价值基础、人性基础、社会连带基础四个方面为见危不救的法律规制提供合理化依据。首先将见危不救进行法律规制表现为尊重个体生命、保障人权,体现了对基本伦理的价值追求;然后用法律来规制见危不救行为有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用法律来调整见危不救既符合人类的同情本性,是对社会人类群体生活互相帮助必要性的肯定,又彰显了对自己没有损害而对受害人有帮助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人性;最后是基于社会连带,个人有必要对社会和他人负有相应的义务,用法律来予以规制见危不救是促进社会连带与互相合作的必要方式。文章第四部分是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部分首先是从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等三个方面来论证见危不救的必要性,然后从古今中外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经验及道德法律化两个方面论证了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可行性。文章第五部分是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思考。本部分分别从民法、行政法、刑法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关于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构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幼儿教育,得到了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支持。而今日的幼儿师范生就是明天的幼儿教师,其素质可以直接影响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国的幼儿师范学校一定要注重培养幼儿师范生的德育,只有幼儿师范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可更好地指导幼儿学习知识,给幼儿做好榜样。基于此,主要对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近几年来,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政府转型的目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并与公共财政紧密相关;公共财政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
传统与现代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国家和民族都会以自己的方式,结合具体的时代特征与传统发生密切的联系,在抵御中接受,在批判中承接。我国
道路问题尤为重要。道路影响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正确的革命道路,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正确的建设道路,是建设取得成就的基本原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期刊
民法实践中,有一种高度特定化的物——“人格物”,这类物与人格利益紧密相关,兼具人格和财产双重利益,它的毁损、灭失所造成的痛苦无法通过替代物补救。虽然目前各国民法典都没有
随着汽车等机动车辆的日益普及,我国开始步入汽车社会。由于我国现阶段并未完全具备与汽车社会相适应的基础条件,因此,由汽车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应变路径法的基础上,结合源汇理论的研究方法,可得到沉桩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理论解,进而讨论了各种因素(如桩长(或沉桩深度)、离开桩身的距离、桩径)对沉桩时桩周地表隆起
孩子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有了新书就有迫不及待马上阅读的愿望;要让孩子乐于阅读,愿意把看到的故事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