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智能配药系统之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6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中药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在世界上自成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卫生观念及其它各种原因,中药走向世界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当代的炎黄子孙,在继承这一宝贵遗产的I司时,应积极地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手段赋予它现代科学内涵,这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由上海交通大学望春智能设备研究所研制的以散装中药颗粒为处理对象的中药智能配药系统,融合了控制、计算机和网络等方面的新技术,实现了灵活中药药方,成为现代具有实用价值的智能配药系统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中药智能配药系统的灵魂,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辅助处方软件,协助医生进行处方工作,并将医生的最终处方储存在数据库中,待药房管理人员发出取药指令以后,再从数据库中读出处方中的药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驱动中药配药机进行动作,取出需要的数量以及种类的中药,最后驱动包装机将药品包装成袋,交给患者。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 1.中药配药机设计关键问题研究。着重研究中药配药机设计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是下料机构,其中重点讨论下料机构的设计以及动态称量装置的动力学分析;其二是配药模式,对三种可以采用的配药模式进行研究,对其利弊作较为深入的分析。 2.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对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需求分析、数据流程、数据库及开发工具选择、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性设计等方面作详细的分析研究,并且给出具体实现的途径。 3.机电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针对中药配药机在机构设计上的特点,对其控制系统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初步的控制方案反复优化,直至得到一套在准确性、稳定性、相应性等各方面性能均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控制系统。 4.中药智能配药系统的安装及运行调试。安装及调试是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历的一道环节,其中将主要讨论中药智能配药系统的安装及调试方法,并着重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针对配药系统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即配药速度和配药精度,进行试验测定。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认识;营造;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35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已成
在中外诗坛上抒写地铁的诗篇可谓不计其数.在这众多诗篇中,尤以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北岛的《地铁车站》的和聂鑫森的《地铁》最为有名.尽管它们都以地铁作为表现对象,
随着汽车的快速普及,由轮胎引起的交通事故大幅增加,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防止轮胎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安全轮胎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支撑式安全
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把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与工作流程管理技术结合起来,特别是把工作流程管理系统运用到PDM系统中来,取代并改进PDM系统中的工作流程管理功能.而工
翻译是一种互文性的跨文化交流,自翻译研究与互文性理论结合以来,翻译研究的互文性打破传统翻译研究的封闭模式,视角再次转移到翻译多重主体之一的译者身上.本文从互文性理论
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对森林防火更加关注。为了降低森林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的程度,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森林消防设备的研究力度,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课题来
本文围绕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作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VRML的功能、基本特点和当前发展方向;探讨了CAI基本理论和网络教学原理;将VRML在网络教学中的
机械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产品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长期以来,在机械零件优化设计中用的最多的算法是罚函数法、复合形法和随机搜索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部最优现象,且收敛速度缓慢。 遗传算法(GA)是一种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发展起来的高度并行、随机的自适应搜索算法。简单而
该文主要针对车体结构(包括地板、侧墙、车顶和其它设备)的隔声、减振、吸声和阻尼,进行设计计算和试验分析,提出中国高速客车车内噪声控制设计方案,着重进行了复合地板、减
当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不是非常关注。其实,学习动机一样是影响学生知识吸收、能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本篇文章从满足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树立合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