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蚯蚓的单一及复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co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实验室方法研究了农药复合对蚯蚓的毒性,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了呋喃丹、杀虫双、甲胺磷、毒死蜱、阿特拉津对蚯蚓单一及复合的中毒症状及致死毒性,从中筛选出两种农药(杀虫双和呋喃丹)进行深入研究;(2)采用土壤接触法,研究了吠喃丹、杀虫双在土壤环境下对蚯蚓单一及复合的中毒症状及致死剂量-反应关系,并研究了难降解的低毒农药p′p-DDT与杀虫双及呋喃丹复合后对蚯蚓的毒性;(3)采用色谱分析手段,研究了呋喃丹及杀虫双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并对蚯蚓土壤接触法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了初步解释。 采用滤纸接触法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研究表明:滤纸接触法主要用于研究农药对蚯蚓的经皮毒性,不同农药对蚯蚓具有不同的中毒症状和剂量-反应关系。对蚯蚓致死毒性大小的农药分别为:杀虫双>甲胺磷>毒死蜱>呋喃丹>阿特拉津。在10℃,72h的实验条件下,五种农药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5.94μg/cm2、63.44μg/cm2、127.99μg/cm2、343.05μg/cm2、737.69μg/cm2。农药对蚯蚓的中毒症状及剂量-效应关系与农药的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和环境化学行为等因素有关,随着温度的增加,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呈现增加的趋势。两种农药复合后对蚯蚓的中毒症状及剂量-反应关系较单一农药复杂,蚯蚓首先表现出毒性作用较快的那种农药的中毒症状,随后出现两种农药复合的中毒症状。根据不同农药对蚯蚓的复合效应,将呋喃丹及杀虫双筛选为以后研究的复合农药。 土壤接触法对蚯蚓急性毒性研究表明:蚯蚓接触呋喃丹污染的土壤后立即表现典型的中毒症状,极度蜷缩、扭曲、丧失爬行和逃避能力,而蚯蚓接触杀虫双污染土壤后则迅速钻入土壤,并没有立即表现中毒症状,后才呈现伸长、麻痹的中毒状态。蚯蚓对两种农药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症状和剂量-反应关系,是由于农药的理化性质和对蚯蚓的作用机理不同。在试验的条件下,呋喃丹对蚯蚓的致死毒性大于杀虫双对蚯蚓的致死毒性,在第10天时蚯蚓的LC50分别为28.28mg/kg和227.57mg/kg。其剂量-反应曲线也存在明显的不同:随着呋喃丹剂量的增加,蚯蚓死亡率表现为先急剧增加,
其他文献
中华的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特点是中国古代的法制是依靠两个中心发展的,即依据家族本位和义务本位,法制是以道德理论为中心的理论化过程。纵观古代历朝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制度。相对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进展明显要缓慢得多。目前的企事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二元体制,存
<正>2009年中国经济可能会筑底与经济周期相联系,一国的对外贸易也存在周期性,即国际贸易周期或对外贸易周期。在一般情况下,由本国经济周期所决定的对外贸易的扩张期和收缩
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和外环境监测结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描述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
汉乐府古辞在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是因为它来源于民间,更重要的是它富有口语特色,记载了当时的民间语词。本论文总结归纳了前人对汉代乐府古辞的研
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进行通讯交流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声音行为体系。语言的声音和它所代表的意义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是语言的物质基础。在已有的现代汉语语音研究中,变异
目的了解外环境中H7N9病毒分布情况,为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活禽养殖场、农贸交易市场、宰杀场和农家酒店等鸡(鸭)的咽喉分泌物、肛粪、血、翅膀涂抹物
本文给出了一种求解不可压缩流动问题的高精度差分格式,即迎风紧致格式.出发方程采用二维非定常原始变量Naiver-Stokes方程组.在差分方程中,对流项采用三阶精度的迎风紧致差
新技术引发社会问题的过程受技术自身及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通过构建"二维两阶段"理论分析框架,探究新技术引发社会问题的机理。第一个阶段从"技术本体"和"人与技术交互
文章首先对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制度体系作了简单评析,然后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对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的基本状况进行考察,并分析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的缺陷,最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