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全息成像系统分辨率特性的理论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sdv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全息成像技术是采用体全息光栅作为高性能成像元件(体全息透镜)对物体实现三维成像的技术。基于体全息原理,采用探测光波照明三维物体进行成像时,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光波将通过体全息光栅透镜、实现三维物体的光学层析衍射成像。当成像探测光波偏离布拉格条件时,部分输入信息不能通过系统传输,导致像面上的成像信号失真。在体全息成像系统中,可以采用点扩散函数(PointSpread Function,简称PSF)描述系统的成像失真特性,具体评价成像系统的深度分辨率。 本文针对以一束球面光波和一束平面光波制作的体全息光栅透镜成像系统,采用探测点光源在沿x、y、z轴偏移体全息光栅记录中的参考位置时体全息光栅透镜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分析研究了以球面参考光和平面物光波记录的体全息光栅透镜系统的成像特性。 本文将探测点源经体全息光栅衍射后的衍射场强度场分布|Ed(x,y;xp,yp,zp)|2作为体全息光栅透镜成像系统的强度点扩散函数,它是探测点源位置和成像面(CCD探测器平面)位置的函数。依据成像系统的强度点扩散函数,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分别计算了探测点源沿z轴偏移记录参考点源位置不同程度时,体全息光栅透镜成像系统的衍射成像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探测点光源沿z轴方向偏离体全息记录的参考点源位置时,衍射光场中心强度随着偏移量的增加迅速减弱,衍射光场成像面积随着偏移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即衍射成像光场分布不再为理想成像点,而是在成像面上呈现扩展分布。 因此,在体全息透镜成像系统中,物面在z轴方向相对于体全息光栅记录参考点源位置的偏离,是引起理想成像点扩展、导致成像质量变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测点光源沿z轴偏移时所引起体全息光栅衍射光场的这种变化特性,可以作为进一步层析成像分析的依据。 最后,本文中,采用了两种方法评价体全息成像系统的深度分辨率。一、通过数值仿真体全息光栅成像系统的归一化的强度点扩散函数,得到总光强的半高宽,将此半高宽确定为系统的深度分辨率;二、由于成像光斑中心点的强度在变化,当中心点的强度从最大变为第一次为零时,此时探测点光源位置偏移量确定为系统的深度分辨率。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若干纠缠态表象,深化了量子纠缠的思想,在发展量子光学数理基础的同时,有促进和深化了傅里叶光学的理论研究。首先通过引入一个相干纠缠态,它既有相干态的性质,又是一种
超连续谱在光学相干层析(OCT)、光通信波分复用、超短脉冲压缩、频率度量学、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成像、飞秒载波包络相移的测量和控制以及大气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已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科学就业观内涵和意义的阐释,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提出如
近年来,近金属表面的里德堡原子体系是又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的理论模型,同时也是一个实验上可以实现和测定的系统。在此模型中原子与金属表面间的距离和体系的能量对里德堡原子
共享单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盈利点的缺失却困扰着这个刚刚萌芽的新经济模式。  近几年互联网经济的新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从互联网造车到上门养车,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资本与科技的结合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民众原已熟悉的生活习惯。特别是经过了2016年的资本寒冬,资本更是在左冲右突中急于寻找下一个“风口”。  资本热捧  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报告显示,通过利用闲置资产,中国的共享经济规模已达
晶体高阶弹光、电光和电致伸缩性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论文运用群论方法研究晶体高阶弹光、电光和电致伸缩系数张量的旋转不变性。确定了上述高阶张量的本征对称性,从理论
钙钛矿型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丰富的物理性质和潜在应用吸引了大量的研究。通常,研究集中在3d过渡金属氧化物。然而,最近4d和5d过渡金属氧化物也开始引起大量的理论和实验关注,主要原因是强烈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电子关联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多在3d过渡金属氧化物中观察不到的新奇现象,尤其是在4d钌氧化物和5d铱氧化物中。本文中,我们研究了CaIr_(1-x)Ru_xO_3(CIRO,0≤x≤1)的输运性质和
学位
三元催化剂(TWC)能够同时有效地清除汽油车废气中的NOx、CO和CHx等有害气体。CeO2具有很高的储氧/释氧能力和氧化-还原性能,这使得其成为三元催化剂中的重要添加剂。掺杂是改
随着进驻微信的各类微商的蜂拥而至,微商广告呈现井喷之势。微商广告乱象丛生,广告商品良莠不齐,广告内容虚假成灾,广告环境陷入了极端无序状态,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的有机生态
本文采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在硅油基底表面制备一系列铁薄膜样品,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分光光度计系统地研究了沉积速率f以及基底温度Ts对于铁薄膜的微结构、结晶性能及光学特性的影响,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TEM对采用相同沉积厚度(5.0 nm)和基底温度(Ts=-10.0℃)以及不同沉积速率制备的铁薄膜系统的微观结构及结晶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沉积速率f=0.01nm/s时,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