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3航空煤油四组分替代模型及燃烧反应机理的构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i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设计与优化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的化学反应过程,构建其微观化学反应机理,对于航空发动机发展与研究显得尤为关键。航空煤油是由数百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针对这类组分复杂的燃料,研究者提出构建替代模型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反应动力学机理,使其表现出与实际航空煤油相似的物化特性。相比于国外JP-8、Jet-A型航空煤油,国内相对缺乏对国产RP-3航空煤油宽温度范围下的替代模型机理研究。因此,针对国产RP-3航空煤油构建替代模型、发展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对我国航空动机燃烧室的设计与优化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针对组分含量复杂的RP-3航空煤油,构建了包含60%(摩尔分数)正十二烷、10%正癸烷、20%甲基环己烷、10%1,2,4-三甲基苯的四组分替代模型。分别从分子量、官能团、热物性三个方面对模型进行分析,通过与已有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替代模型的准确性。其次,根据CRECK Modeling实验室所发展的氧化反应综合性机理,构建了本文的四组分替代模型燃烧反应详细机理。利用详细机理计算了点火延迟时间和火焰传播速度,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详细机理对RP-3航空煤油的宏观燃烧参数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然后,为了验证本文构建的替代模型详细机理对RP-3裂解及燃烧反应过程中微观参数—组分分布情况的预测能力。一方面开展RP-3航空煤油超临界裂解实验,测量并采集了不同出口油温时的沿程油温曲线与裂解产物,通过分析裂解产物得到了气液比、裂解率以及主要组分的分布情况,验证替代模型详细机理对RP-3航空煤油超临界裂解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开展RP-3航空煤油预混燃烧实验,在不同当量比(0.5、1.0、1.5),探究燃烧产物的分布情况,验证模型机理对RP-3航空煤油燃烧的预测能力。最后,基于本文构建且已验证的RP-3航空煤油四组分替代模型详细机理,探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燃料的点火与燃烧特性的影响,并针对计算得到的现象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各基元反应的贡献值。此外,为获得尺寸相对较小的半详细机理,利用基于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GDRGEP)对详细机理进行了简化,得到了包含120个组分、1580步基元反应的半详细机理。与详细机理预测的点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进行了验证。同时,针对两种机理进行了反应路径分析,探究燃料反应过程中的演变过程,验证了机理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微型动力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未来的发展已经与微型动力系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微型燃烧器作为微型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能否实现更加稳定燃烧已经成为当前主要关注点。微型燃烧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势,极具发展前景,但受散热,“淬熄效应”等因素影响,火焰反应强度降低,甚至出现熄灭。为了更好促进微型燃烧器稳定高效运行,当前主要采用“超焓”燃烧技术和催化燃烧,加
霍尔推力器是国际上电推应用技术最成熟的电推进系统之一,由于近些年大力发展霍尔推力器,其工质氙气不仅面临资源减少,并且价格大幅提高,使得霍尔推力器成本随之上升。为了解决工质问题,特选取物理性质与氙气相近氪气作为替代工质。相较于氙工质,氪工质不仅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且其理论比冲高于氙工质,但是其电离性能较差并且推力器热问题严重,尤其低功率更加重了这些问题,因此研究低功率氪工质霍尔推力器的充分电离优化及
近年来,随着超高速大排量叶轮机械的发展,对叶轮机械抗空化性能的需求逐渐提高。为了减小叶片的空化体积,抑制空化的发展,提高叶片的升阻力性能,通过研究发现海洋生物座头鲸的胸鳍前缘凸结具有良好的水动力特性及抗空化特性,因此选择与座头鲸胸鳍截面几何类似的NACA 634-021翼型进行数值模拟,阐明仿生翼型对空化流动的控制机理。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及结论如下:(1)首先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基础翼型和仿生翼型在
带电粒子(比如离子)与电场、流场、温度场等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电(热)对流现象的根本原因。电(热)对流蕴含丰富的物理内涵,但其本身问题复杂,求解困难且计算量大。本文采用介观的双松弛格子Boltzmann方法对介电液体电(热)对流进行模拟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电(热)对流研究的优化LB方案,并结合数值模拟对优化前后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随后,利用CUDA平台的三维电热对流并行程序,研究了
旋转机械在我国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裂纹的出现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生产事故以及财产损失。本文针对重型燃气轮机,分别研究其发生呼吸裂纹故障以及常开裂纹故障时的特征,确定其特征频率以及建立起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用以预防大型事故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根据重型燃气轮机的结构特点建立模型,运用余弦模型对于裂纹单元进行模拟,应用转子动力学有限元法以及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转子系统,组装动力学方
目前,化石燃料仍为主要能源,但其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增加碳排放,几十年内消耗殆尽的问题,能源危机已成为世界性挑战。清洁新能源被认为是能源危机的有效解决方案,近年来太阳能光伏(PV)发电技术凭借着其环保及普遍等优点迅速发展,但其发电效率受工作温度影响,严重制约了发电性能,因此,PV冷却技术应运而生。为实现PV电池的高效热管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相变材料(PCM)的被动式PV冷却技术,内外双肋片贯穿PCM
流化床中细颗粒在气相-固相和固相-固相反应过程中可以提供比传统材料更好的接触效率和更高的反应速率,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粗颗粒不同的是,细颗粒的流化受到粘附作用的影响,在干燥环境下,颗粒间主要通过静电力和范德华力这两种粘附力彼此附着,形成松散的团聚体,影响颗粒流化状态和气泡尺寸、床层压降、床层高度等参数。两种粘附力的耦合作用是导致颗粒流化过程中颗粒团聚与复杂颗粒行为的主要原因。研究不同条件下
现代先进燃气轮机对功率和效率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使得燃气轮机部件热环境更加恶劣,因此亟待高性能的冷却技术出现。外部冷却(对流冷却、气膜冷却、发汗冷却)作为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的重要冷却方式,因其良好的冷却性能被广泛应用在涡轮叶片表面。发汗冷却作为未来先进燃气轮机采用的更为有效的主动热防护冷却方式,结合气膜冷却方式的优点和多孔介质材料特性,均匀分散冷却流体出流,利用多孔介质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内部体积提供充分
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对电推进提出了极高的性能和寿命需求,0.1μN的可调节精度和10000小时的使用寿命,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外界干扰。该任务候选的电推进一般由离子加速器和阴极电子源构成,传统的空心阴极由于需要供气已经无法满足上述的控制要求,必须使用无工质的阴极。经过论证本文针对无工质热发射阴极开展相关研究,并重点从与推力器耦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热电子发射阴极的设计与优化工作,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针对任务对电
在高超声速及隐身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高速飞行器火箭发动机喷焰辐射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这一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火箭发动机喷焰辐射信号产生机制十分复杂,探测过程中信号传递环节众多,同时对于非合作目标,其发动机原型参数、飞行参数不完备,由此造成天基红外探测系统获取的喷焰辐射信号高度退化,难以通过探测信息实现对飞行目标的分类与识别。因此,通过对火箭发动机从原型参数到喷焰辐射信号的全链条仿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