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中空纤维膜制备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是一种半结晶型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耐酸碱性等,被认为是可用于制备多孔分离膜的理想材料。目前常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中空纤维膜,易生成指状孔或空洞结构,致使中空纤维膜的断裂强力较弱,在使用中易出现膜丝断裂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就增强膜做了深入的研究,如纤维编织复合,添加无机粒子,热致相法等制备出了具有高断裂强力的中空纤维膜。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中空纤维膜增强方法。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将聚偏氟乙烯铸膜液和作为基膜的高固含量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与芯液一起,通过特殊结构的纺丝喷头同时挤出,制备了复合中空纤维膜。保留原膜的外皮层结构,将中间层和内皮层替换为高固含量的中空纤维膜结构。期望复合膜保持原有孔径和高通量,同时具有更高的断裂强力。研究复合前后膜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之后中空纤维膜外皮层结构变化不大,支撑体部分具有高固含量膜的海绵体结构。与复合前相比,膜分离孔径从0.37μm减小到0.31μm,减小16%,纯水通量下降45%,复合膜的断裂强力提高41%,破裂压力增大42%,膜力学强度显著增强。这种复合方式可以实现增强目的。  与复合前相比,复合膜断裂强力显著提高,但膜通量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复合膜皮层较薄,纺丝过程中复合层铸膜液与基膜膜液存在相互融合现象,实际改变了复合层铸膜液的配方。因此,进一步通过调整复合层铸膜液配方以达到补偿目的,研究复合层铸膜液配方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层聚偏氟乙烯固含量减少,靠近外皮层的指状孔结构向大空穴结构转化,外表面开孔数和孔径增加,纯水通量增大,断裂强力有所减小。  在此基础上,发现复合膜通量仍低于预期,说明基膜的结构对于复合膜的通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拟通过调整基膜铸膜液配方,研究其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支撑层铸膜液PVDF固含量,复合膜支撑层海绵体结构变得疏松,纯水通量和孔隙率相应增大,断裂强力和破裂压力呈阶梯性减小,在仍具有较高断裂强力基础上,膜通量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膜蒸馏过程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超纯水制备、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果汁、药物浓缩领域中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方法,但由于
H2S气体是一种在人类居住环境中常见的具有神经毒性的、令人窒息的有害气体,同时也会诱发阿耳茨海默氏病、唐氏综合症以及肝硬化等疾病。因此,有效地检测环境中微量的H2S气体对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汽车及航空工业对新颖且轻量化材料的需求极为迫切,而镁锂合金作为密度最小的金属结构材料受到青睐。特别是,超轻LA141镁锂合金室温下为体心立方的β相,使其具有很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然而,该合金的强度较低,导致其应用受限。所以,探索一种有效的变形工艺及热处理工艺参数,让其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塑性至少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这对于LA141镁锂合金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等径角挤压
学位
能源问题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能源的开发成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新能源的开发中需要配备一定的储能装置。全钒液流电池(VRB)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高容量电池,隔膜是
聚左旋乳酸(PLLA)是聚乳酸类可降解高分子中初始强度高、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商用骨植入器件的首选材料,已用于非承重骨的修复。但其降解中间体明显降低体液pH值、细胞亲和能力弱、
硒是人体和动物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缺硒和硒过量均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属缺硒地区。特别是我国严重缺硒
运用一体化的概念,设计了新型高效的厌氧-好氧一体化反应器(IAOR),并以化工废水为处理目标物,研究以人工配制的葡萄糖废水为基质的IAOR的启动方式,IAOR对某化工项目综合废水的处
在热等静压(HIP)过程中,由于复杂的热-机耦合问题和合金粉末体的非致密化,导致压坯的初始设计形状和尺寸与HIP压制后的形状和尺寸存在少量偏差,如何精准控型成为HIP工艺实施的
往全球硅材料日趋紧缺、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因其材料消耗少、成本低、性能提升空间大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在制备n-i-p型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衬底形貌、背反层结构以及窗口层工艺条件与电池性能的联系。首先,我们将一种新颖的具有准周期性纳米坑状织构的Al衬底应用到n-i-p型非晶硅薄膜电池中,并同基于商用氟掺杂SnO2(SnO2:F,简称FTO)透明导电玻
为了实现SOFC的中低温(300-800℃)应用,必须开发在中低温范围内仍有高电催化活性的阴极材料。本论文围绕开发中温高性能SOFC阴极材料的目标,从新型结构材料研究、离子掺杂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