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认定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务侵占罪即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具有管理、占有、控制、支配单位财物的职务并且利用所具有职务而形成的便利条件将财物非法占有。在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具有特殊意义,是正确理解和适用是实践中正确认定职务侵占罪的核心要素,由此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职务”和“便利”二词是理解该要件要素含义的关键。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大家对“职务”和“便利”二词的理解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认为,对于“职务”含义的理解应从行为人对财物支配、控制的权力来源、一定的稳定性以及职务的前置性三个层面进行;而对“便利”的理解则需要综合整体情况,以行为的职权范围及因果关系等为标准,来对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进行具体判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如何与“利用工作等其他便利”相区分,是认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重点和难点。在我国实践中,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往往会利用诸多便利条件,如“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利用劳务上的便利”等以及熟悉环境的便利等方面。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等其他便利情形比较,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存在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法益,而主要表现为其是法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对财物的控制支配的权力来源于行为人的职务要求,且在认定职务侵占罪时具有不可替代性,等等。本文还尝试对职务侵占犯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类型化分析,从犯罪主体着手以单位性质、业务范围及行为人的职务性质及职权为标准,将其分为非生产型工作人员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生产型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三种类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非生产型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财物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其基于管理或销售工作而对其管理或经手的财物的侵占;而生产型工作人员则主要表现为对其使用的生产工具及所生产出的产品的侵占等;而对其他类型工作人员行为的认定也要以其工作职责及对所侵占财物的权限为依据。
其他文献
行政政策指引是统制警察武力使用裁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权机关通过行政政策对警察进行指点引导,既能够为警擦提供特定社会情势下警察武力使用的裁量方向,又能够为警察提供较为具体的参考依据,进而对警察武力使用裁量进行有效统制。因此,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保证行政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促进警察武力使用裁量的合法、合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六部分进行探讨和论述。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
自改革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我国农业生少力要上新台阶,获得更大发展,必须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实现土地产权关系清
随着修辞学在各学科领域研究中的蔓延,人们对修辞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理性知识不再被看做是普世的、恒定不变的知识,而只是在某一领域内研究主体内部和研究者之间通过交往和说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技术在患者口服给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给药方式,观察组给予移动信息
大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面临着社会纷杂又迫切的成长,而大学生的信仰,其实就是广大社会成员信仰的折射,是社会的意识与精神现象的缩影。只有把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建立
经济运行机制是工业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八十年代以后,受制于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双重掣肘的中国工业结构在深层次上明显表现出二重构型与严重不均衡的非系统性特点:即轻重工业二
以1980年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成立为标志,生产力经济学诞生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了。十多年来,在全国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显著成果引人
在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用Parseval定理解决了系统ISE性能指标的计算问题,其结果有助于优化系统的参数估计.
中国之治的灵魂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对中国之治探索、形成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中国人民主动选择并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生成和丰富的。新时代中国之治亟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当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在科学探究中把提出问题作为一个步骤或环节,没有着重体现出对提问能力的培养,教师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从而忽视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本研究首先对高中生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进行理论研究,并对高中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390名学生中,经常发现、提出问题的学生占15%。分析有时、极少提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