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内部线圈力学分析与制造工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ER内部线圈分为27个边界局域模(ELM)线圈和2个垂直稳定性(VS)线圈,均位于真空室内壁与屏蔽包层之间。ELM线圈在环向可分为9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分为上、中、下三个方位各一个线圈。27个ELM线圈均为6匝的“矩形相框”结构,连同其各自的馈线通过支撑等附属结构固定于真空室内壁。ELM线圈的主要作用为产生谐振磁扰动模(RMP),以抑制边界局域模。其次,它还能表现为“电阻壁模(RWM)”,使得等离子体能在更高的β值下运行。VS线圈由上、下两个环形线圈组成,分别位于真空室中平面上方4.9米及下方2.5米处。每个VS线圈均有4匝导体,其主要作用为维持等离子体运行的垂直稳定性,以补充受到涡流效应影响的真空室内的控制系统及真空室外的PF线圈对等离子垂直稳定性控制的不足。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共同承担着ITER内部线圈的设计及原型研制工作。为了验证ELM和VS线圈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工程实现可行性,根据目前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线圈在电磁载荷及热载荷下的力学分析及强度评估;在原型线圈研制工作中,分别对线圈成型、线圈接头制造、线圈制造公差及测量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相应的实验研究。  根据线圈的安装、运行及辐照要求,进行了内部线圈导体、线圈本体、线圈馈线以及线圈接头的结构设计。内部线圈在正常运行下,承受的力主要为电磁载荷及热载荷。根据内部线圈所处的磁体系统的位置及运行参数,计算出ITER磁体系统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四种危险时刻的磁场分布,并确定在燃烧终止(EOB)时刻下为最坏工况。选取了上VS线圈,详细计算了在此时刻的电磁力。同样,对上VS线圈,进行在自身欧姆热和外部中子辐射热下热载荷分析。在电磁载荷作用下,计算出上VS线圈的结构应力及变形,并对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其应力大大的降低,远低于其材料的许用应力。完成了上VS线圈在欧姆热、核热以及电磁力共同作用下应力分析。相比于电磁载荷,热载荷为线圈主要载荷,特别是核热。利用应力线性化方法,对线圈各部件进行应力评估。最终计算了上VS线圈的各个部件在不同的载荷工况下的应力线性化结果,其均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根据线圈成型结构特点,并结合常用的成型技术,制定出适合内部线圈的成型工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静态隐式算法完成了内部线圈的成形回弹理论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弯曲实验研究。在线圈成型局部失稳的研究中,采用非线性屈曲分析预测了起皱的临界角度,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最终发展了护套技术,从而解决了VS导体弯曲内弧起皱的问题。  根据内部线圈的接头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完成线圈接头的力学分析及应力评估,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大量的研究实验,确定了导体接头制造技术,并详细描述了ELM线圈原型接头和VS线圈的研发及制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VS线圈四个接头的研制,发展了同时钎焊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设备及工装。在四个接头的缩径工作中,成功地研制出一套复杂的多模块的成型设备,并运用于VS原型线圈接头缩径。  线圈几何尺寸为内部线圈接受测试的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根据线圈的整体装配公差,进行了内部线圈的各个部件的制造公差分析。线圈制造精度控制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利用激光跟踪仪完成了线圈复杂的三维空间形状的尺寸测量。  CFETR CS模型线圈的结构分析工作中,采用2D轴对称模型与3D全模型为有限元模型,分别在不同载荷对不同部件完成了详细的应力计算以及强度评估,为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在石油钻采工业中使用了大量的石油专用管材,石油管材之间是依靠螺纹接头连接起来的,而螺纹连接部分又是石油管材中最脆弱的环节。油管失效、粘扣、泄露等现象的发生,给生产和作
本文以ICF试验塑料靶球制备与需求为背景首次系统地研究了靶球材料聚乙烯醇的溶剂选择及其薄膜结晶的溶剂化效应,并在自行设计的气体渗透系数测量装置上研究了聚乙烯醇的分子量、醇解度、热处理条件以及低能电子辐照对聚乙烯醇薄膜的阻氢性能的影响。 在聚乙烯醇薄膜结晶的溶剂化效应研究中,采用XRD研究了PVA16-98、PVA22-88、PVA93.4-100和PVA95-95四种规格的聚乙烯醇在用...
期刊
期刊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assive Containment Cooling System,简称PCS)是第三代核电厂AP1000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项的核心研究与开发内容之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