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族”即社会上“孤独人群”。这一概念是作为日本三大报纸之一的《朝日新闻》于2010年12月在其专题报道中提出的。它是指一些主观或客观上切断了与社会的联系,孤独地生活在社会角落里的人群。他们中有些是离异、丧偶甚至终身未婚的单身人群;有些是长期“宅”在家中,不愿意出去工作的中年人和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潮流中,他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切断了与社会的联系与纽带,置身于孤立无援的尴尬地位。最终,有些孤寡老人在自家中孤独死去,有些甚至死亡后经过很长时间才被发现。也有些中青年成为城市中与世隔绝的人,而那些长期沉迷电子游戏的青少年,由于缺乏人际交流,最后变成“宅男”“宅女”成为孤独人群的一员。
“孤族”现象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度地提高和改善。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人类日常生活异常快捷、便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越来越快速化、多样化,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缩短到难以想象的地步。电子化的社会人们可以更多地依赖手机和电脑等高科技产物,享受并且陶醉于“世界尽在掌控中”的惬意和满足感,生活看似充实、丰富,实则空洞、虚无。因为随着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紧张的生活、人际关系的淡化、精神压力的增大、精神生活的空虚以及精神疾患的增加等等诸多社会问题也不可忽视。
日本是个老龄化社会,丧偶或者离异的独身老人是“孤族”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日本男性,年轻时,他们像勤奋的“工蜂”一样为公司拼命工作,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错过了享受家庭温暖的机会,一生只知道工作的他们在退休后便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方向,彷徨失措。工作期间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由于退休而被无情的打破,不会做家务,不愿结交新朋友,每天无所事事,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最痛苦的精神折磨。因此,他们更容易孤独、抑郁。
单身化趋势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或者不结婚。日本经济的辉煌似乎已经成为久远的过去,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再加上生活成本的日益提高,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很大。特别是在抚养孩子问题上,费用高昂。更多的年轻人倾向于单身生活来以此减轻未来生活的负担。这部分人也成为“孤族”的一员。
此外,“孤族”群体本身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原因。比如,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大量失业人员,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缺乏对生活及就业的积极性;无法独立适应社会;亲情关系冷淡造成内心世界的孤独;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信心和勇气等。
“孤族”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孤独老人需要更多的看护,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孤族”群体的很多人失业或者没有稳定工作,这对于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的劳动力供给是相矛盾的,有效劳动力的缺失将会抑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同时也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对国家来说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没有固定的工作,便意味着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生活上的窘迫很容易让他们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甚至可能触犯法律,给社会治安埋下了安全隐患。科技的便利淡化了人际联系,人们将会更加依赖网络和机器,传统的交往方式逐渐被改变,人与人之间关系日渐冷漠,人们越来越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会主动与外界交往、联系,因此也就很难得到精神上得慰藉和放松,分享社会的温暖。长此以往人们将会更加孤独,陷入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之中。
为解决这一社会性的问题,日本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相互协作,构建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发挥各自的作用,对“孤族”人群进行从精神到生活的全面帮扶。政府在财政和行政两方面给予“孤族”更多的救助和支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探讨建立包含单身的老人在内的社会福利。企业承担强社会责任,对“孤族”伸出救援之手,协助政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发挥民间团体、个人的力量。对于那些没有信心适应社会的年轻人提供咨询,进行精神帮扶。
“孤族”现象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并不是日本社会所特有的,只是在日本这一发达国家表现的更为突出和明显。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