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纳微米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层层组装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的组成、形貌和大小决定纳米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中,湿化学法由于其设备简便,操作简单,反应温和可控,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基于自下而上的湿化学方法合成具有新颖组成和形貌的金纳米结构材料。   1.提出了一种被磷钨酸稳定的高度孪晶化的纳米金二十面体的合成方法。反应温度对该金纳米粒子的形貌有影响,在20℃制备的金纳米粒子为球形,而在100℃制备的会纳米粒子为有规整形貌的二十面体。该金纳米粒子在酸性溶液中对析氢反应表现出强的电催化活性。   2.提出了一种用磺化聚苯胺纳米管合成二维金纳米结构组装体方法。该金纳米结构组装体由单晶金(111)纳米盘组成,层与层之间金纳米盘通过晶阶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自组装体。通过控制磺化聚苯胺管与金前驱体的质量比,可以得到堆栈状和丛串状两种不同形貌的二维金纳米结构组装体。   3.提出了一种以层状表面活性剂微乳为模板合成纳米介孔金微片的方法。该方法合成的纳米介孔金微片是由许多分形的金纳米盘相互连接而成。其纳米孔(10~50nm)则是这些金纳米盘在二维平面自组织而留下的空隙结构,是二维的,且互相连接。在纳米介孔金微片的合成中,苯胺是还原剂,金的前驱体被苯胺还原成金的纳米结构,同时也伴随着苯胺在其上的氧化聚合。实验中发现,表面活性剂和会的前驱体都对合成过程中的金纳米结构有重要影响。同时,在实验中发现,在酸性条件下,苯胺和表面活性剂形成层状的微乳相,这导致金的前驱体在其内扩散受限,使得金纳米的生长只能沿着层状的微乳相面(001)进行,因而形成二维金纳米结构。   除了用湿化学方法直接合成纳米材料外,层层自组装技术也是合成纳米结构材料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本文另一部分工作就是通过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沉积吸附制备含铂纳米结构的有序多层膜材料。   1.提出了一种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含铂纳米粒子的聚苯胺多层膜。聚苯胺为聚阳离子,而包裹有铂纳米粒子的端基为羧基的树状分子为聚阴离子。该含铂纳米粒子的聚苯胺多层膜在较宽的pH值(≤pH8.0)内仍能保持电活性,并且,对CO和O2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通过调节膜的厚度,可以控制其电催化性能。   2.提出了一种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负载有铂纳米粒子的碳纳米管多层膜。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为聚阳离子,而负载有铂纳米粒子的碳纳米管为聚阴离子。该含有铂纳米粒子的碳纳米管自组装多层膜对甲醇的氧化显示出很高的催化电活性和稳定性,而且该方法制备的膜均匀完整,具有三维的纳米多孔结构,且膜的厚度以及组成很容易调控。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概述了组织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可用于组织工程的细胞支架的材料和结构类型。讨论了影响材料细胞亲和性的因素,介绍了
该论文重点考察了氧化还原预处理对Pd/TiO、Pd/CeO和Pd/CeO-TiO催化剂的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合详细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提出了不同催化剂上CO、O的活化途径以及氧化
本论文主要包含CN-响应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C1-C4位取代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对H2S荧光探针的合成进行了初步的
古人学诗词重在背、读,不过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学生学习时间紧,文学积淀较少,死记硬背显然是低效、乏味的,那么,我们的初中诗词教学如何开展呢?笔者认为应从对初中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和新时代的特点出发,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是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正情绪。诗歌文辞含蓄、凝练,内涵丰富,初中学生文学素养有限,无法由表及里地参透诗词,往往对学习诗词的直接兴趣不高。
手性含氮化合物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骨架、合成药物、小分子催化剂和配体中。因此,发展高效、符合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性的含氮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特别是在利用分子对接方法针对蛋白质结构与小分子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以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方面已有很多成
本文致力于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机理,在综合运用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探索了将分子设计理论用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研究
含氟聚合物因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表面活性及疏水、疏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领域。但由于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长氟碳链聚合物的应用受到了越
以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为种子乳液,苯乙烯(St)和丙烯酸叔丁酯(tBA)作为共聚单体,采用无皂种子乳液方法制备形态各异的PVDF/P(St-co-tBA)复合粒子,对比了传统自由基聚合机理和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机理(SET-LRP)间的区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粒径仪表征了传统自由基聚合制备的复合粒子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粒径及粒径分
学位
由于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在医药、农药以及工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成为当今有机化学领域中的热点。多组分反应被认为是合成杂环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