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平台观测西北太平洋海域上层生物物理过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个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66827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带气旋是天气尺度上影响最大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与海洋上层的温盐结构有着直接联系;另一方面热带气旋对上层海洋的热能交换、海表高度、混合过程乃至生化过程也有显著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次数最多,占全球热带气旋总数的30%以上。本文利用多卫星观测资料并结合Argo浮标以及巡航观测资料,对西北太平洋中至今研究甚少的沙漠海域(20°~30°N,138°~148°E)和日本南部黑潮海域(27°~33°N,138°~148°E)的上层生物物理过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进行了个例分析和初步统计研究。 首先,本文选取西北太平洋海洋沙漠区域(20°~30°N,138°~148°E)作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2004年热带气旋婷婷(Tingting)引起海洋上层温盐结构和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热带气旋婷婷过境时沿着其路径诱发强烈的上升流,混合层内海水混合加剧,冷涡加强,出现了大范围的海温降低和叶绿素增加现象。热带气旋过境前的冷涡区域,会出现大面积的“冷斑”和“藻华带”,且维持时间更长;而在热带气旋过境前的暖涡区域内,生物物理响应不明显。因此,先前的海洋环境(中尺度涡)对于热带气旋引起的上层生物物理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初步的统计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对当地全年生产力贡献的影响并不显著。 其次,分析研究了2004年夏季黑潮路径在日本南部发生大弯曲的成因。结果发现,7月29日到8月4日期间,热带气旋南川和玛瑙经过日本南部黑潮海域引起强烈的海洋上层扰动和深层海水上翻,先前存在的气旋式涡加强,促使黑潮路径随之发生显著弯曲。同时发现,6月份经过吐噶喇海峡的热带气旋康森和电母对黑潮路径的初始弯曲也有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热带气旋-冷涡-黑潮三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以有效解释黑潮路径的弯曲成因,热带气旋和气旋式涡在黑潮弯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将对全面理解和模拟西边界流的动力学特征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中尺度涡模式研究提供改进依据。 最后,本论文选取日本南部黑潮区域(27°~33°N,138°~148°E)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日本南部黑潮海域上层对2004年夏季热带气旋的生物物理响应过程。研究表明,首先局地过程(垂直混合和上升流)主导海洋上层对热带气旋南川的生物物理响应过程。其次,南川同样能引起非局地响应过程:由于水平对流输送作用,在远离热带气旋路径的海域有海表冷舌和水华的发生。因此,在热带气旋经过外海海域时,一些非局地过程(如平流输送等)在海洋上层的生物物理响应过程中扮演不可忽视的角色。最后,2004年夏季黑潮大弯曲同样诱发了其西南方向的海域出现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另外,对于快速移动且较弱的其它三个热带气旋对日本南部海域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利用1989~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20年来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频数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热带气旋登陆活动的一些事实和特征。如西北太平洋热带
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并基于小学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习规律,提出“真?趣”教学理念.在数学探索中以及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素养.
说明:从1983年至1990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对全国(除台港澳外)各文博单位收藏的古代书画进行了巡回鉴定。作为鉴定组专家成员之一,杨仁恺先生全程参加并做了鉴定笔记60册计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气预报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现今的天气预报主要依靠数值预报的准确程度。近年来,随着中尺度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模式预报准确度
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出现1小时降水量超过150mm的短时特大暴雨,本文利用NCEP/NCAR的1°×1°逐6h再分析资料、我国高空地面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山东省自动站逐10分钟加密观测
基层台站通常把台风路径作为台风是否影响和影响大小的首要考虑因素,但实际上强度、移动路径、登陆点都很相似的两个台风对某地的影响往往大不相同。本文对0713号台风韦帕和06
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艺术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声乐相关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要求的声乐人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台风“黑格比”(2008)进行了3km高分辨率的多个模拟试验。主要分析了台风内核的精细结构、各个微物理转化项和潜热收支的三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潜
根据大量雷击案例的分析,石化企业雷击事故主要集中在储罐区和电子信息系统中。为此,本文重点讨论了石化企业储罐区和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和方法。 论文主要有五部分,第
由于我国各地不同的风气候而导致的风资源特征差异仍是一个较模糊的问题,而摸清此问题对政府部门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开发商遴选风电场址以及风电产业结构布局等具有重要参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