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的118例CML-CP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与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的关系,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OS)的相关因素。结果:1.118例CML-CP初诊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为1.07:1,中位发病年龄为42岁,就诊时主要以贫血、脾大、发热、乏力、盗汗等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WBC)>100×10~9/L者67例,中性粒细胞>50×10~9/L者75例,血小板(PLT)>300×10~9/L者26例,血红蛋白(Hb)<90g/L者58例,乳酸脱氢酶(LDH)>250U/L者有95例。出现骨髓纤维化者7例。1例患者有附加染色体出现,为der(9)。2.118例CML-CP初诊患者中,全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在12个月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有67例(56.78%)符合最佳反应,使用伊马替尼的病例数为82例,达到MMR率为56.10%(46/82);使用尼洛替尼的病例数为36例,达到MMR率为58.33%(21/36)。3.118例CML-CP初诊患者中,分析性别、年龄(以60岁为界)、有无脾脏肿大、白细胞数(以100×10~9/L为界)、中性粒细胞数(以50×10~9/L为界)、血红蛋白(以90g/L为界)、血小板数(以300×10~9/L为界)、乳酸脱氢酶(以250U/L为界)和TKI(使用伊马替尼或尼洛替尼)与患者MMR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数≤300×10~9/L组患者的MMR率高于血小板数>300×10~9/L组(61.96%:38.46%,P=0.002),LDH≤250U/L组患者的MMR率高于LDH>250U/L组(82.61%:50.53%,P=0.011)。4.67例达MMR组的患者中,分析与患者OS率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数≤300×10~9/L组患者的OS率高于血小板数>300×10~9/L组(P=0.001),LDH≤250U/L组患者的OS率高于LDH>250U/L组(P=0.037),使用尼洛替尼的患者的OS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02),12个月时达到MMR有利于患者获得较高的OS率(P=0.002)。5.30例患者进行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经TKI治疗获得MMR的患者CD4~+T和NK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7)。结论:1.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低、LDH水平低的CML-CP患者MMR率较高。2.初诊时血小板计数、LDH水平、是否使用尼洛替尼和12个月时是否达到MMR是影响CML-CP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3.CML-C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经TKI治疗后获得MMR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