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类在享受物质技术成果的同时,不断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境:生态系统破坏、资源能源短缺、区域冲突频仍、全球性金融危机、层出不穷的精神和心理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工业社会背景下“人类中心主义”泛滥而导致的种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异化。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正是针对上述弊病的一剂良药,道家的智慧一言蔽之,即和谐的智慧:道家在天人互为一体的整体性、关联性宇宙观的统领下,以“自然无为”的理念与实践,维系着人类与天地万物间的动态平衡,具体反映在对个人自身、个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种种危机与矛盾的协调与中和。道家推天道以明人事,演绎出独特的以“道”为根本,重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本文对国外汉学家李约瑟、史华兹、郝大卫与安乐哲等所阐释的道家宇宙论进行了梳理归纳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道”化生、均调万物的和谐特征,以及其作用下的关联宇宙网络上层层关系的有效协调与平衡。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笔者从修身与治国两个方面重点展开。道家极其重视修身,修身也最能体现道家“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但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讨多从少私寡欲、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善、不争等外在置入性道德入手,这显然是为了回避道家思想中颇为浓厚的神秘主义,但却使得这些道德品质缺乏根基,令道家长久以来被冠以“懦弱胆怯”或油滑混世的名声。而国外学者葛瑞汉、鲍吾刚、史华兹等虽然提及道家类似印度瑜伽的“呼吸修炼术”,但也草草带过,致使道家修身的真谛被障蔽已久。笔者对原文再三研读,又借鉴当代著名学者蒙培元、胡孚琛、王建疆等的观点,认为道家修身,以世俗所谓“神秘主义”的“虚极静笃”为目的,通过“心斋”、“坐忘”等修炼实践.以内观反视的方式寻“道”体“道”,由动入静,静极而动,最后实现澄明通达的“无为无不为”之和谐境界,而道家之“德”也是这种境界的自然流露,是由内而出,而并非由外向内强加于人的。道家修身还有两个副产品,分别为其独特的死亡观和审美的生活态度。相较于西方对死亡的隔离、粉饰或回避,老庄的死亡观在中西文化史上别具一格,道家以其开阔的胸怀与宽广的宇宙视野,以归根复命、循环物化、死生一如,始卒若环等理念,实现了对人的生命本体价值的探求,完成了人类出生入死的终极和谐。而“虚静”的修炼工夫还造就了个体独特的“内审美”机制,使人的精神平衡自足,能够以欣赏的态度应对世间万象万物。道家政治,以小国寡民的“至德之世”为理想,追求“无为而治”,貌似原始,却含有不少超前因素,且“无为”实为一种洞悉万物之理后,能因循成势的最高形态之“有为”。道家文本以其正言若反的“道言”和无待的“象言”,为深奥玄秘的道家思想解读做了很好的配合,体现了道家“文”与“质”相得益彰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