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施纳米CeO2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ancy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其中纳米CeO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报道较少。为了探究土施纳米CeO2对小白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从而为今后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通过对盆栽小白菜(pakchoi cabbage)的土壤中加入不同用量(10 mg/kg、50 mg/kg、100 mg/kg)不同粒径(20 nm、80 nm)的纳米CeO2。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 nm和80 nm CeO2三种不同用量下,小白菜鲜重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且差异显著,两个粒径下均在50 mg/kg用量处理小白菜鲜重达到最高。当用量相同时,20 nm处理小白菜产量高于80 nm处理,因此在20 nm50 mg/kg用量处理下小白菜鲜重达到最高,较鲜重最低的80 nm50 mg/kg增加12.26%。三个用量小白菜中纳米铈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在100 mg/kg用量处理下小白菜中纳米铈含量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一用量不同粒径处理下,80 nm处理小白菜中铈含量均高于20 nm处理,80nm100 mg/kg处理下小白菜中铈含量达到最高,较20 nm10 mg/kg显著增加133.33%。2、20 nm和80 nm CeO2三种不同用量下,小白菜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两个粒径下均在50 mg/kg用量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同一用量下,小白菜叶绿素含量在20 nm处理下要高于80 nm处理,在20 nm50 mg/kg用量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较80 nm100 mg/kg显著增加16.44%。三种用量处理下,小白菜光合作用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用量不同粒径处理下,20 nm处理小白菜中光合作用高于80 nm处理,20 nm50 mg/kg处理下小白菜光合作用达到最高。3、20 nm和80 nm CeO2三种不同用量下,小白菜中过氧化氢酶、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同一用量不同粒径处理下,20 nm粒径处理下丙二醛和脯氨酸要高于80 nm,80 nm过氧化氢酶要高于20 nm处理。80 nm100 mg/kg用量处理下过氧化氢酶达到最大值,较20 nm10 mg/kg显著增加13.89%;丙二醛含量在20 nm50 mg/kg用量处理下最高,较80 nm10 mg/kg显著增加53.6%;20 nm100 mg/kg用量处理下脯氨酸增幅最大,较80 nm10 mg/kg显著增加14.97%。4、20 nm和80 nm CeO2三种不同用量下,小白菜内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而硝态氮含量仅在10 mg/kg用量处理下高于对照,小白菜还原糖、维生素C、硝态氮含量均随着用量的增加呈显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80 nm10 mg/kg用量小白菜硝态氮含量值最高;80 nm10 mg/kg用量小白菜硝态氮含量值最高;80 nm50 mg/kg用量小白菜还原糖含量值最高;20 nm50 mg/kg用量小白菜维生素C含量值最高。5、20 nm和80 nm CeO2三个用量处理后小白菜全氮、全钾、Cu、Mg、Mn、Ca、Zn、Fe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全钾、Cu、Mg、Mg、Ca、Zn、Fe含量随均随着用量增加而不断增加,全氮含量随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全磷含量低于对照且随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少。同一用量不同粒径处理下,全氮、Mg、Mn、Fe、Zn、Ca含量20 nm高于80 nm处理,全P、K、Cu含量80 nm高于20 nm处理。6、20 nm和80 nm CeO2三个用量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随着处理用量的增大土壤脲酶活性逐渐减少,在同一用量不同粒径处理下,80 nm三个用量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均大于20 nm处理,80 nm10 mg/kg用量处理脲酶活性最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低于对照且随着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少,20 nm三个用量处理下土壤蔗糖酶活性均大于80 nm处理,80 nm100 mg/kg用量处理蔗糖酶活性最低;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仅10 mg/kg用量处理下高于对照,80 nm三个用量处理下土壤磷酸酶活性均小于80 nm处理,80 nm100 mg/kg用量处理对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三个用量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均低于对照,随着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在100 mg/kg用量处理下有机质含量最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在同一用量不同粒径处理下,20 nm三个用量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大于80 nm处理。因此,80 nm100 mg/kg用量处理有机质最低。在所有处理中,20 nm50 mg/kg用量处理对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最为显著,各处理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排序为:20 nm50 mg/kg>80 nm100 mg/kg>20 nm100mg/kg>80 nm50 mg/kg>80 nm10 mg/kg>20 nm10 mg/kg。
其他文献
在“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及土地确权工作完成的背景下,我国农用地流转市场已初步建立,农地流转价格是农地市场有序运行的基础,但目前尚未明晰何种因素会影响耕地流转价格。因此,耕地流转价格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促进农地流转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国内外耕地流转价格相关研究成果,以地租地价理论等三大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以收益还原法评估耕地流转价格,运用空间分析并建立数字地价模型探索耕地流转价格的空间分异格
学位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水、保肥等优良特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是常见的农业管理措施。在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中,常采用覆膜、施加化肥、施加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中的两种或多种相结合的农业管理措施。然而,地膜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回收率低,难降解等特点,造成农业土壤中残膜持续累积,并对土壤造成持久性的不利影响。当前,对于覆膜及残膜对土壤影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
学位
纳米二氧化铈(CeO2nanoparticles,CeO2NPs)因具有特别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所以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中有着巨大应用潜力。本试验选择水萝卜作为受试作物,在种植水萝卜的土壤中添加不同粒径(20 nm 80 nm)不同用量(10 mg·kg-150 mg·kg-1100mg·kg-1)的CeO2NPs,从水萝卜及水萝卜叶的产量、生长品质、营养元素以及土壤酶活性为切入点,研究及分析CeO
学位
上党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拥有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且存在富硒资源;微量元素硒对人体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山西省煤炭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探究富硒农作物的发展,是巩固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农业转型的最佳途径。本研究以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的农业土壤与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在上党区11个乡镇采取土壤样品1750件,农作物样60件,重点分析了上党区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学位
堆肥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方法,可将畜禽粪便高效地转化为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然而,未腐熟的堆肥会抑制植物种子发芽和胚根伸长,还会因生物降解不充分而竞争氧气从而损害植物生长。因此,在堆肥施用于土壤前,要对其植物毒性进行评价。目前,基于堆肥水浸提液的种子发芽试验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堆肥植物毒性,但仍缺乏对堆肥水浸提液中影响植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堆肥水浸提液不同制备方式对堆肥植物毒性评价结果的影
学位
为了明确荞麦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等的最佳氮肥标准,减少肥料的浪费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同时确定无人机多光谱测定荞麦主要指标的最佳参数,本试验以医食同源的荞麦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0 kg/hm~2(T0)、56.25 kg/hm~2(T1)、112.50 kg/hm~2(T2)、168.75 kg/hm~2(T3)、337.50 kg/hm~2(T4)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
学位
化感效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生产中发现,结球甘蓝对很多作物都存在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既影响了下茬作物的生长发育,也降低了作物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本研究通过在室内进行甘蓝不同部位浸提液对不同作物的化感强度研究,探讨甘蓝化感障碍来源和对不同作物的化感强度大小,为甘蓝茬口寻找耐性作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在田间利用甘蓝收获后的休闲期种植绿肥、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研究消减甘蓝茬化感障碍的效果,为冷凉旱
学位
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形式之一,但由于光伏发电系统采用电力电子接口装置,不可避免地产生谐波问题,其中超高次谐波问题是光伏并网系统面临的新电能质量问题。目前的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无法准确描述超高次谐波的原次生发射特性、交直流侧相互作用,且动态相量分析超高次谐波时阶数过高,因此亟需开展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方法研究,以推动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本文围绕光伏并网系统的超高次谐波发射与交互问题展开研究工作
学位
为促进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多能协同互补,提高其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经济性、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及能源梯级利用效率等,本文构建了含先进绝热型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AA-CAES)的IES,并对其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
学位
在能源需求增长和环保意识提高的社会趋势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得到了大力开发。在“十四五”规划中,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在源侧,不仅会有大量以换流器为接口的新能源并网;同时,考虑到我国可再生能源与负荷之间的逆向分布特性,在网侧会使用直流输电技术进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随着新能源和直流输电接入规模的持续增大,非同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