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及其郊区的住区建设也蓬勃发展,其数量与类型急剧增加,呈现多元化特点。与此同时,居民对住区的要求也从传统上“有房即可”转移到追求较高质量人居环境层面。研究人员因此对人居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集中于宏观尺度,如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对微观尺度如住区尺度的人居环境研究相对较少。而GIS与RS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获得即时性的评价指标数据成为可能,为开展这一尺度的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了支持。 本文以宜兴市为研究区,采取天地图作为数据源,首先从分析城镇住区人居环境入手,在人居环境理论指导下,从住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方面,选择了10项指标,构建了住区尺度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GIS软件辅助下,提取了人居环境指标数据值,并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对宜兴市主城区内11个不同类型的住区人居环境质量加以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体格局和内部差异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第三,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城市规划到微观住区整治,为住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全面、可行的建议,使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过程成为提升居住环境的实际工作指南。 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本文在微观层面上构建了一套简单、操作性强、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住区人居环境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将宜兴市住区人居环境分为住区内部环境与住区外部环境两个子系统。反映住区内部环境子系统的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日照间距系数、建筑密度、容积率、住区及其周围配套服务设施完备度,住区外部环境子系统指标包括商服繁华度、医疗设施可获得性、游憩设施可获得性、教育设施影响度、道路通达度。同时,在GIS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获得各住区平面结构信息、利用空间分析方法获提取区外部环境指标。 对宜兴市11个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表明,宜兴市主城区范围内住区人居环境质量基本呈现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城东新区分值较高、城北城郊及城中村分值较低格局。系统协调度上,万达公馆为高分值协调型,人居环境发展可持续性相对较强。公园路小区、丰泽苑、西木新村、广汇花园、东郊A期等住区人居环境系统两方面发展不均衡。 从各项评价指标分值看,广汇花园与东郊A期这类拆迁安置住区普遍存在大型商业设施、医疗设施、游憩设施可获得性差的问题,由此减少了该区域居民的就业机会、交流机会,存在安置居民被边缘化的可能。除此之外东郊A期暴露出上学不便问题,政府应该着重关注并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公园路小区与阳泉小区这样的城市老旧住区则存在住区内部建筑密度过高、绿地覆盖率、日照间距系数过低的问题,私搭乱搭违章建筑现象严重,治理上应该以解决住区功能性问题为主。而城中村住区则表现为低容积、低绿化、高建筑密度、低日照间距系数的特点,同时配套设施中停车、安保、体育等设施缺乏。万达公馆这样的新型住区也存在电信移动服务点、公交站点缺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