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an42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碳纤维增强聚合物作为高强结构加固材料在国内外加固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直接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并没有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高强特性,且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界面间易发生粘结剥离破坏,大大影响加固效果。为此,一些学者和科研单位借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进行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的试验研究,并为该技术的工程应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本文用平板锚具对5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预应力碳纤维布的加固,并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工艺。对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进一步认识了加固梁的破坏形态,对加固梁承载力、挠度、碳纤维布应变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碳纤维布初始预应变和加固量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锚具性能较为可靠,锚固效果良好;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能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高强特性;显著提高加固梁的抗弯承载力;抑制裂缝的开展和延缓裂缝的出现,相同荷载水平下,加固梁的挠度明显小于未加固梁;随着碳纤维布初始预应变的增加,加固梁的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碳纤维布加固量由单层增加到双层时,加固梁的承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对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的受力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出不同破坏模式下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另外,对碳纤维布初始张拉控制应力的取值范围以及碳纤维布的极限强度值给出了相关建议,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其他文献
地基基础设计作为建筑物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也显著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长期以来大多数工程中,扩展基础的设计都进行了抗剪承载力
我国地铁和地下快速通道等地下工程建设迅猛发展,地下结构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虽然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众多,但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这是
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和改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行整体移位的工程也越来越多。目前移位的建筑工程趋向于大体型建筑、结构复杂建筑以及强度低和整体性差的古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因其施工简便、经济性较好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无粘结预应力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没有粘结,所以分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要比有粘结的混
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作为一种新型的连接形式,在单调荷载试验中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为进一步探究其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性能,本文进行了边框架节点在低
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地铁基坑日益向超深基坑的趋势发展,对于变形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上海市基坑等级标准,将抗隆起稳定安全评判作为基坑设计的重要参数,工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地下工程在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规模日益巨大,技术问题日益复杂,对围岩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地下工程的围岩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发展迅速,高度不断增大,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建筑师也不再满足于简单规则的建筑外观,这些都使得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竖向体型日趋复杂。然而复杂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南水北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开来。作为重要的输水构筑物,渡槽成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巨大的输水流
桩基竖向承载力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难点,其主要在于桩土相互作用复杂,桩土界面难以模拟,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所需参数难以确定。本文以印尼苏拉马都大桥为研究对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