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网络可传输容量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f0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无线宽带应用的广泛普及,宽带用户急速增长,可用频谱资源不足的问题却日益加剧。认知无线电网络(CRN:Cognitive Radio Network)通过频谱共享,可以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缓解频谱资源的不足,因此得到广泛研究。认知(CR:Cognitive Radio)是CRN中的关键技术。它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频谱,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系统参数,如载波频率、带宽及发送功率。近几年来数字信号处理、射频技术的发展使得CR感知及重构特性的实现成为可能。随着不同移动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及CR的迅猛发展,环境中布满有认知能力的通信设备是有可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提高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性能、保证服务质量是CRN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熟悉认知无线电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就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可传输容量这一基本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在下垫式频谱共享模型下,分析基于三种常用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slotted-ALOHA、CSMA/CA及TDMA协议下CRN的可传输容量。利用随机几何知识,推导出授权网络(主网络)和未授权网络(CRN)的数据包成功传输概率,根据香农定理,推导出在主网络和CRN中断概率限制条件下基于不同MAC协议的CRN可传输容量。然后,利用MATLAB仿真对CRN可传输容量进行数值分析,从图形上直观地描述不同MAC协议下CRN的容量范围及各参数对其可传输容量的影响,并证明了在饱和的认知mesh网络中,TDMA协议下可以获得最高传输容量,CSMA/CA次之。受中继协作转发思想的启发,本文还提出了一种中继协作网络模型,即当主网络中源点离它的目的节点较远时,可以利用CRN中空闲节点(SU:secondary user)为主网络中节点(PU)转发数据。中继节点分别采用解码转发(DF:Decode and Forward)和放大转发(AF:Amplify and Forward)两种转发协议。根据PU和SU成功传送数据的概率,推导出中断概率限制条件下非协作和协作CRN节点的最大可传输容量,并给出中继节点的位置范围。最后利用MATLAB仿真,从图形上直观地给出了某些特定参数下中继节点的范围,中继节点位置、主/次级网络功率比及次级网络接收门限的相互影响情况,并证明了在某些特定参数下协作转发可以大大提高CRN的传输容量。
其他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新体制微波成像雷达,简称SAR,是英文SyntheticApertureRadar的缩写。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全天候、全天时和高分辨成像的特点,无论是在军事侦察还是民用环境遥感
随着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的不断深入发展,RFID技术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商业、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然而,因为RFID系统使用开放性信道进行通
人脸识别技术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一种,相较于其他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非侵入性、便捷性、安全性等优势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安全、金融、军事
多视角视频庞大的数据量限制了它的应用。混合分辨率压缩虽然降低了多视角视频的数据量,却造成视频质量的降低。因此,在视频接收端,需要使用超分辨算法提升多混合分辨率视频低分
近年来,全球无线通信正呈现出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技术与宽带接入技术的融合成为无线通信的发展潮流。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于IEEE802.16系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通信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卫星通信中的图像加密技术要求其加密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高安全性以及鲁棒性。而图像数据与普通的文本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杂网络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至今。随着各个领域一流学者的加入,复杂性科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交叉性和重要性日益突显。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信息化
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的研究中,覆盖、连通以及实时性的研究非常的重要,它们能够保障网络正常运行。覆盖问题确保监测信息的完整性,节点间的连通可以确保监测的数据不会丢
由于张量能够很好地表征高维数据,能够有效保留多维数据之间的结构信息,所以张量分析技术在多维遥感图像分类算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高帧率视频广泛运用于安防监控、工业生产、军事侦察等多个领域,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开发还不是很成熟,因此研究高帧率视频系统意义重大。本文侧重在高帧率相机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