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不同灌注方法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和心脏停搏是心肌保护的两个基本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先后发明了冷晶停搏液和冷血停搏液保护心肌。但是低温在保护心肌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学者们分别研究报道温血停搏液诱导灌注和终末温血停搏液再灌注能改善这些不良影响。随后产生了温血停搏液诱导灌注,中间间断灌注冷晶停搏液或者冷血停搏液,最后终末温血停搏液再灌注的联合灌注方法。 在温血停搏液诱导灌注和终末温血停搏液再灌注保护心肌的情况下,中间间断灌注冷晶停搏液和冷血停搏液孰优孰劣目前鲜有研究,因此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联合灌注方法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是有价值的。 对于不同灌注方法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文献多通过观察心肌损伤程度、左心室功能、心肌能量代谢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其中,评价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心肌酶和心肌蛋白,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MBisoenzymeofcreatinekinase,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TNI)和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I,TNT)。而心脏彩超中的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是评价左心室功能最常用的指标。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是新近用于检测左心室功能的指标。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CK—MB、TNI的释放,结合术前及术后BNP和超声心动图EF值的观察,从心肌损伤程度和左心室功能两方面对比两种温—冷—温灌注方法与传统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法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的差异,并比较两种温—冷—温灌注方法间心肌保护作用是否存在差异。 材料和方法: 选择2008-6至2009-3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给予温—冷—温灌注方法,其中14例患者在阻断主动脉后先给予35℃温血停搏液诱导灌注(改良Thomas液与氧合血1:4混合,钾离子浓度17mmol/L),随后给予4℃改良Thomas液间断灌注(钾离子浓度17mmol/L),最后主动脉开放前均给予35℃温血停搏液再灌注(改良Thomas液与氧合血1:8混合,钾离子浓度8.5mmol/L),称为联合灌注冷晶组(combinedcoldcrystalcardioplegiagroup,c—CCC组);18例患者在阻断主动脉后先给予35℃温血停搏液诱导灌注(改良Thomas液与氧合血1:4混合,钾离子浓度17mmol/L),随后给予4℃冷血停搏液(改良Thomas液与氧合血1:4混合,钾离子浓度17mmol/L)间断灌注,最后主动脉开放前均给予35℃温血停搏液再灌注(改良Thomas液与氧合血1:8混合,钾离子浓度8.5mmol/L),称为联合灌注冷血组(combinedcoldbloodcardioplegiagroup,c—CBC组)。12例患者给予全程间断灌注4℃冷血停搏液(改良Thomas液与氧合血1:4混合,钾离子浓度17mmol/L),称为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组(coldbloodcardioplegiagroup,CBC组)。c—CBC组1例女患者术后第一天死于低心排出量并发症,未完成研究。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左心房及左心室大小、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于术前1天查血BNP。手术在常规体外循环下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记录患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阻断时间、并行时间、灌注量、术后除颤情况及ICU停留时间。分别检测三组患者主动脉开放后6小时、24小时、第5天的CK—MB和TNI,术后24小时检测BNP,术后第5天检测BNP及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 结果: 1.三组患者术前EF和BNP、阻断时间、并行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C组灌注量较两联合灌注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患者术后除颤情况和ICU停留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c—CCC组与c—CBC组对比,术后6小时和24小时CK—MB和TNI释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联合灌注组术后6小时和24小时CK—MB和TNI释放均低于CBC组(P<0.05)。三组术后第5天CK—MB、TNI释放和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4小时和第5天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三组术前术后EF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与传统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法相比,温—冷—温灌注方法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优越,但是两种温—冷—温灌注方法之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2.两种温—冷—温灌注方法对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3.BNP在反应患者体外循环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面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估心肌保护效果的补充检测指标及术后监测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常规检测指标。
其他文献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严重创伤、休克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导致许多严重并发症,是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肠缺血再灌注不仅损伤肠道本身,对远隔器官如肝、肺的功能均产生严重影响。核转录因子κB(NFκB)能调节许多炎症介质的基因转录和表达。NFκB的活化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姜黄是类姜黄素家族成员中的一员,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和块根中提取的黄色酚
近日,60岁的葛先生来到江苏省肿瘤医院复诊,红光满面、中气实足的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陪诊的家属,而不像是曾患恶性肿瘤的病人。看到各项复查指标都正常,葛先生很开心,可是提起5年前的就医经历,他不禁苦笑了起来,当初他的治疗却是一波三折。  有癌为啥不能早治  5年前,葛先生右上颈部肿了一个大包,经颈部肿块穿刺活检后确认是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随后做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原发病灶。他慕名转到江苏省肿瘤医院,急
研究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可以被有效的干预。这个观点起源于1969年McCully对于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高胱氨酸尿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中风)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目前中风已经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且中风后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
期刊
美国6月5日出版的《细胞》杂志刊登文章称,肥胖者更可能罹患某些类型的癌症。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科学家发现,肿瘤与肥胖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关联密切。当体重
期刊
p53是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和G2/M期阻滞,如果DNA损伤严重不能修复,则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53抑癌功能丧失的主要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收治42例女性乳腺癌化疗后合并肝转移患者,采取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
目的:⑴筛选线粒体DNA ND6区的改变。⑵探讨肿瘤ND6基因突变在高恶度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可能作用。 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8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手术切除,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