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思遄飞 妙语解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hbky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文学成就为两岸评论者所瞩目。本文从余光中的诗歌文本解读出发,汲取文艺美学、心理学、文化学的批评方法,从比较研究、影响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余光中的诗美创造。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是:余光中诗歌美之源头何在?诗人创造美的能力何以产生?诗人如何一步步吸取周围的养分并将其促成为创造美的能力?诗人自身潜藏着何种个体因素?诗美的表象与发育过程如何纠结、融合、促进?其中的悖离性与辅助性如何?余光中的诗美创造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述余光中生平,并对海内外书籍、报纸、期刊对余光中文学创作的评论、研究作一总体的概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入本论文的论题。 第二章阐述余光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继承。余光中首先接受的是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的熏陶,他在与现实社会、国家民族、历史精魂的对话中实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儒家“入世”理想为旨归的追求;并将“天人合一”、“以天合天”的思辨观在自然、个人的情感抒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对传统诗歌的风韵还有着不懈的追寻与超越。因此,本章拟从理性的诗歌之道——“诗道”、感性的独抒情怀——“诗怀”、突破传统的诗歌风韵——“诗韵”三方面入手,阐发传统文化在余诗中历久弥新的诗美创造及其现代性价值。 第三章探寻西方文学对余光中诗美创造的横向影响。在西方新奇异质文学的激发下,余光中大胆地将幻想与想象建立在有目的的审美基础上,并在诗中加以创造性地统合;又吸取运用西方诗人的审美创作经验,让西方文学介入东方之玄思;此外,他还让语言精神媒介所负载的诗美形式层、诗美内容的文化层与超越这二者之上的意义层,共同打造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艺术空间。鉴于此,本章分别从诗歌创造中的审美幻想(审美想象)——“诗幻”、刻意追求的对比技法——“诗艺”、诗歌形式的巨大穿透力——“诗型”三节进行论述,以此寻绎西方文学与传统文学在余诗中从异质相离到同体共生的创新过程。 第四章以绘画、音乐艺术对余诗创造的审美启悟为论述对象。余光中凭借灵视主义的绘画观,让画境在如梦的诗歌舞台上氤氲;他又带着对音乐的敏感,让音乐非实体性的流动的符号系统在诗歌创作中得以实体性的展现;同时,他还在绘画与音乐、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相互交融的基础上创造出多维场中审美通感的集大成之作。基于此,本章拟以“诗画”、“诗乐”、“诗感”三部分为切入点,以发掘余光中在诗歌创作中对绘画、音乐艺术的借鉴与融会之处。 第五章余论,试图阐释余光中诗美创造背后隐藏的个体因素,包括智能与非智能,
其他文献
通过长期对上海某所融合园唐氏儿童的半日生活观察,笔者了解唐氏儿童在游戏活动当中同伴交往的状况,并对此进行分析,进而从教育者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改善唐氏儿童在同伴交往中
社会转型期的变革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的高校辅导员,其队伍建设的好坏事关大学生
随着电子产品和系统向微型化、便携式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对电子封装微互连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微互连焊点可靠性与其微观组织有很大的关系,其中界面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MC)是影响
曾巩,这位名列“古文八大家”之列的名家,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这样一位声名显赫、历900余年而不衰的作家,却在生前身后遭受了很多的误解。他的散
该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电子听诊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以嵌入式系统、蓝牙无线电技术、计算机TCP/IP网络技术、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为核心技术平台的可分离
本文在对近年来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无机高分子膨润土的发展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综述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进行了研究: 首先,以膨润
近年来,聚合物基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枝新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类材料具有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特点,并通过两者之间的耦合产生出许多优异的性质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是由中国和瑞典等国专家联合组建而成的学术团体,它于1927年至1935年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地理学、
碳化钨由于表面碳的存在改变了钨的电子表面特性,使之类似于铂的电子表面特性。据此,设想钨的碳化物可以在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中代替铂、铑等贵重的过渡金属元素作为催化剂。
<正>公交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城市公用事业,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之一。国有公交企业作为重要的公益性单位,承担着城市"动脉"功能,是城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