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与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m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SSI)是近几十年来地震工程领域中的热点前沿问题之一,相关的研究分析对于正确了解结构的地震动反应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国内外对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计算分析以及试验研究,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试验研究进行得相对较少,这使得许多理论研究结果不能在试验中得到验证,从而很难用于指导工程实际.开展系列的多层次的试验研究工作,对于深入了解动力相互作用效果及规律,用以验证理论与计算分析的研究成果,积极地推动工程实际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前期同类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总结了前期试验中的经验成果,充分利用合理有效的试验设备与仪器,在较好解决了模型相似模拟和土层边界条件模拟的基础上,改进试验工况和测量手段,采用三层分层土作为地基土、以带桩基和不带桩基的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拟上部结构.该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几次著名大地震中有关地基基础震害的分析,总结探讨了地基基础震害的机制和产生震害的原因,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为结构—地基相互作用试验和理论研究提供震害依据,也为今后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经验.改进了孔隙水压力量测仪器,采用不同地震激励,实现了较硬三层分层土模拟试验地基土,完成了1/20和1/10两种缩尺比例的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带桩基与不带桩基的三次振动台试验,再现了震害现象,获得了一套试验数据.通过对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特性,探讨了相互作用对较硬土质地基振动影响的规律.相互作用引起了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自振频率减小、阻尼增大、振型改变.根据振动台试验数据的分析,该文详细研究了不同地震动激励下不同基础形式、不同比例的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动反应规律,包括加速度反应、结构不同位置的加速度反应组成、桩身应变和桩土接触压力反应、土中超孔隙水压力变化以及三向地震激励的影响等,进一步讨论了动力相互作用的效应.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对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影响非常明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刚性地基假定和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改进.该文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一整套试验数据,为今后进行此类相关试验、计算分析、以及验证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奠定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该文对配有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从试验、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用于48层南京新世界大厦和26层南京交通大厦中,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根据9根轴
本文对夹芯钢板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声学方面,检测了发泡聚氨酯夹芯钢板的吸声、隔声性能,提出对于维护结构方面适用于建筑体系的提高吸声隔声性能的措施。在热学方面,检测
对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定位及估计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研究课题,结构损伤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土木、机械和核工业中,是一门建立在损伤机理、传感器技术、信号分析技术
随着“保护土地资源,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实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代替粘土砖,成为墙体材料改革的主导墙材之一,近年来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砌块砌体的抗
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对软粘土中的CCG注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然后,结合实际工程对CCG注浆进行了应用研
在钢结构建筑中,梁柱节点作为钢框架中的关键连接部分,其连接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反应。在传统的设计和分析当中,一般都假定结构为纯框架受力,在对梁柱节点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在近二三十年得到广泛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相当数量裂缝病害,尤其是箱梁锚固区裂缝、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连续复合螺旋箍约束混凝土柱的应用和推广,总结和归纳了有关连续复合螺旋箍约束混凝土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连续复合螺旋箍约束混凝土柱强度计算公式
本文结合迭合梁模型的现场实测,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并将其与理论分析相对比,给出了迭合梁温度场分布特点和温度变形规律。鉴于日照下迭合梁瞬态温度场时程分析的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地域的限制导致对昔格达土这种土质认识不足,在攀西地区地震、降雨等诱因导致的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昔格达土质的特殊工程性质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