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文印产业发展中“故乡”与“他乡”的演化及模式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期,区际经济差距拉大。随着国家人口政策逐步放宽,在经济的驱动下,人口区际流动日益频繁,在城乡间、东中西地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潮。农民依托亲缘、乡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就业信息,并与同乡、亲戚在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区域聚集。新化文印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通过亲缘、乡缘、地缘联系并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的湖南省新化县人高度聚集的一种产业。它被一些学者命名为“新化现象”,并已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业的发源地洋溪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镇”。  本文用“故乡”与“他乡”分别指代从业人员流出地与流入地,试图构建以空间为点,以产业为连线的“两点一线”的产业、空间、人口的分析框架,为此类研究提供借鉴。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他乡”(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扩散地)广州市五山路天河科技街与“故乡”(文印产业的发源地)新化县洋溪镇进行实地调研,并对两地的文印从业人员进行访谈,探讨了文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故乡”与“他乡”这两个情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变化及这些变化背后故乡与他乡的功能与联系。  通过研究,本文发现:新化文印产业经历了流动发展阶段、固定经营阶段和集聚转型阶段。  在文印产业发展中,“故乡”与“他乡”在社会、经济文化、城市景观等各方面变化较大。“故乡”是隐藏在背后的社会关系里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提供人力、资本、从业路径、品牌、政策支持与情感空间推动产业的发展。“他乡”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技术渠道、产业路径,创业立业与向上社会流动的空间,形成了集聚效应与规模经济。是显露在日常产业活动里一只看得见的手在拉动产业的发展。  “故乡”与“他乡”在文印产业从业人员漂泊、移植与寻根的空间选择与再造过程中不断联系,形成了以产业为基础,以亲缘、地缘、乡缘、业缘等社会关系为纽带,以地方文化与文印文化构建的根文化为动力,构成了以“故乡”与“他乡”为空间实点,以文印产业为连接线的“两点一线”的动态的联系系统。新化文印产业的独特的发展模式体现在三个方面:师徒制是技术传承、产业扩散重要的途径;亲缘、地缘、业缘互嵌的产业链构成;国际贸易、专业市场、专业店为一般经营模式。通过与国内几种同乡同业经济的特征进行对比发现,新化文印产业“两点一线”的分析框架同样适用于其他两类同乡同业经济类型。  最后,由于新化文印产业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由地方从业人员开拓的一种产业类型,对于此类现象研究尚需考虑产业发展与地方政策及国家在场的作用,“两点一线”的分析框架的适用性有待继续研究。
其他文献
该文从叶绿素的生存条件入手,提出了将与叶绿素生长相关的环境因子引入遥感估算模型的构想.并以珠江口沿岸水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光谱信息、流场及水质生态模型,选择了影
WebGIS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以互联网作为操作平台,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使GIS发展成为在WWW的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交流协作基础之上实现GIS的在线查询和
该文通过对海洋遥感数据的类型和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初步建立了一个能对海洋遥感中的时间、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与显示的多维动态信息模型,并实现了其数据结构.在此
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我国庞大的戏曲体系。戏曲音乐因极具地域特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美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粤剧粤曲是广东地区最大的曲种
将模糊化的形式背景应用于异构数据形成的形式背景称为异构形式背景,在异构形式背景上应用证据理论对其进行推理。首先运用D-S合成公式的思想对异构形式背景进行推理,然后给
A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was used in the Donggua Shan underground copper mine, and its application was intro- duced. The spa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i
该文对深居西北内陆的武威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系统处于低水平的耗散结构状态,系统自组织能力不能推动其向高等级状态演化,外部推力对系统演化具有重要作用.与
本文在借鉴国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成熟理论与方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的实践情况,对城市土地储备本身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以
该文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变化入手,运用跟踪研究的方法,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农村工业发展的地区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一,论文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农村
人类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的枯竭,为了达到环境和设计的相互平衡,需重新考虑低碳经济下设计观念的内涵,文章以王澍设计的象山校区为典型案例,系统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