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A工法施工关键工序研究与应用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修建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地面交通的问题,还能起到节约土地资源保护坏境的作用。地铁车站多处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环境复杂,为了在地下水丰富且地上建筑物密集的条件下完成施工,PBA工法应运而生。尤其是PBA工法的关键施工工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能否顺利完工。因此,本文以北京地铁16号线某地铁车站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开挖、支护过程,首先对PBA群洞开挖的时空效应进行分析。然后对PBA工法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的结构、土体应变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包括小导洞开挖、初支扣供以及二衬扣拱过程中的土体与结构受力和地表位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PBA工法的监控系统加以布置,并对现场上的监控统计和数值模拟成果加以分析,更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的正确性。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该场工程地质背景资料和工程勘测,以探明该场的土质地层岩性类型、山势地貌、地下水特点等,分析工程所处的环境地质特征。基于随机介质理论,阐释群洞开挖时空演化规律模型,研究大跨断面隧道采用PBA工法分步施工引起地层空间不均匀的变化机理。(2)针对工程实践,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首先对PBA工法施工过程的本构模型进行选取,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对PBA施工初期支护过程中的土体应变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小导洞开挖和初支扣供过程中的土体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发现四导洞在开挖每个导洞过程中的最大累计竖向位移分别为5.14 mm、6.58mm、13.07 mm和19.65 mm,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在中跨初支扣供施工过程中,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最大分别为20.96 mm和10.38 mm,出现在中跨初支扣拱的拱顶及两中导洞洞顶初支的位置;隆起变形量最大为14.35mm,出现在中跨洞洞底。在边跨初支扣供施工过程中,最大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别为35.83 mm和16.95 mm;隆起变形量最大为21.77 mm,出现在两边跨洞洞底。最大地表沉降值在25.00-30.00 mm之间,小于工程标准要求,满足施工安全要求。(3)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一步对PBA主体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和土体应变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中跨二衬扣供、边跨二衬扣供以及站台板和底板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位移、应力等变化规律。发现随着跳仓破除跨度的增加,主体施工过程对土体及工程结构的扰动随之增大。在中跨二衬扣供施工过程中,最大沉降位移和隆起位移分别为46.07 mm和8.00 mm,分别出现在中跨二衬扣拱的拱顶和各洞室洞底。在边跨二衬扣供施工过程中,最大沉降位移和隆起位移分别为50.15 mm和9.02 mm,该阶段为安全稳定状态。(4)当中板(站厅层)施工完成后,最大沉降位移为66.01 mm,并且隆起位移量很小。沉降量最大的位置是中、边跨二衬扣拱的拱顶;最大地表沉降值在50.00-55.00 mm之间,小于施工标准要求的该阶段最大沉降量为57 mm的临界值。水平位移相对于竖向位移而言,变形量则相对较小,最大水平变形量为15.92 mm,位于地表,该阶段为安全稳定状态。(5)对PBA工法的监测系统进行布设并对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现场实测地表沉降数据在分布规律上和FLAC3D数值模拟结果较为一致,施工导洞开挖、初衬扣拱、二衬扣拱在拱顶中央位置监测数据略大于数值模拟结果,开挖站厅层和开挖站台层监测数据略小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湿接缝是装配式混凝土梁桥的关键连接构造,在很多情况下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病害,如纵向裂缝、渗水泛白、露筋锈蚀等,这些病害严重影响到了桥梁的耐久性,甚至威胁结构安全性。国内外学者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代替普通混凝土(NC)作为湿接缝材料用以改善其受力性能并开展了相关研究。然而预制梁混凝土与后浇UHPC的交界面依然薄弱,无法充分发挥材料的高性能。为此,本文以装配式T梁横向连接问题为对象,提出在预制部
学位
近年来,国内爆炸事故频发的问题并未有明显好转,通过改变防爆墙迎爆面的结构形式提高抗爆效果仍然值得关注。在综合参考了前人对波纹板式防爆墙已有的三维数值模拟和微波暗室中关于角锥体吸波效果研究的基础上,对角锥型防爆墙对抗爆效果的提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运用ANSYS/LS-DYNA计算了包括角锥型迎爆面在内的几种不同类型迎爆面的刚体防爆墙,对比了各个迎爆面的抗爆效果及墙后超压变化特征。再以相同的数值模拟
学位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中国解决当前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趋势,所以现在各地纷纷建立了覆盖市区的轨道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建成环境。而以往的停车配建策略主要针对单一性质用地,对于站点区域的要求比较粗略,没有考虑站点差异化、出行替代以及土地性质转变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区域的停车空间供应不均衡问题。因此,制定适宜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停车空间优化策略迫在眉睫。在共享理念的
学位
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我国将使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题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电力消费在终端能源消费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电网负荷波动也会更大,为了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对典型建筑及区域的负荷波动特征进行研究。负荷波动特征分析最基础的工具就是负
学位
轨道交通已成为当今我国人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的主要形式,其安全隐患会随着运营时间和里程的增加而增加。铁路沿线彩钢房作为铁路运行环境外部的典型隐患建筑物,不进行定期检测和及时处理会造成铁路停运和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目前铁路沿线彩钢房的检测方法主要以铁路工务段人员人工巡检为主,但是由于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复杂且空间辽阔等因素,以人工巡检的方式进行彩钢房检测具有效率低、检查视角有限等缺点,并且缺少自动化的数据记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公路里程和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截至2020年,重载货车数量超过了840万辆,而我国等级道路基层主要由半刚性材料组成,难以抵御重车碾压带来的坑槽、块裂、反射裂缝等路面病害。目前,级配碎石、沥青碎石等柔性基层越来越多应用到高等级道路中,课题组开发的基层材料由大粒径嵌锁式级配碎石(简称IGSB)和大粒径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简称ATSM)组成,具有承载力高,整体性好,有效防止反射
学位
随着我国建筑信息化的发展,建筑设计行业进入转型期。建筑设计行业对BIM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BIM业务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建筑设计企业如何充分利用BIM技术,开拓BIM业务,制定BIM业务竞争策略和实施保障措施,是每个建筑设计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必须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对GY设计院BIM业务进行研究,首先对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设计院内部环境中BIM业务的特征、发展及实施等情况进行梳理,对目前存在
学位
随着现今世界中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因此,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我国,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亦是解决雾霾等环境恶化问题的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调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占比虽然已提升至8%左右,但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距较远。故此,我国未来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占比的措施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城市天然气管网已经过快速发展期,一线城市的天然气用户数量已日
学位
动态变形监测是大型工程结构安全运营与维护的重要保障,也是及时诊断与预警结构异常的重要依据。然而,大型工程结构的动态变形监测仍然存在监测精度不足与特征参数提取不完备性的问题。本文针对MEMS IMU动态变形监测模型及应用展开了较为详细、系统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基于变分模态的变形监测数据重构方法、VMD-HHT动态变形特征提取模型、GNSS辅助加速度计频域积分算法、位移变形与扭转变形相关性分析、基于Ma
学位
滚动轴承作为工业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在服役时发生故障将对设备的性能以及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有效、准确的诊断十分必要。含有故障的滚动轴承信号由于其复杂性给用于判断故障的特征选取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目前故障特征选取的方法较多,但在传统故障特征选取方法中,由于参数需要人工选择等影响带来的局限性,使故障表征的选择过程存在陷入鞍点,无法达到全局最优等问题,最终影响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