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次生代谢产物雷公藤红素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是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名贵药用植物,雷公藤红素(Celastrol)的药用价值是研究者通常关注的重要化学单体之一。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贵州的6个环境条件下不同居群的160株雷公藤植株进行了雷公藤红素含量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各居群间的雷公藤红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湖南黄岩居群雷公藤红素含量最高(10.585×10-3g/g)而贵州雷山和福建泰宁居群最低(分别为4.9889×10-3g/g和4.9877×10-3g/g);而在居群内的雷公藤红素含量相对一致,基本呈正态分布,表明雷公藤中雷公藤红素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各个环境因子作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均日照时长、年均降雨量和土壤氮含量是影响雷公藤中雷公藤红素的主导因子,且均与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呈负相关。经检验,回归方程Y=19.308-0.01 X1-0.02 X2-0.062 X5,R值达到0.917,F检验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显著。通过正交设计比较了水分、光照、土壤氮含量三因素和两水平轻度胁迫处理,对雷公藤植株幼苗中雷公藤红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雷公藤幼苗在水分、光照及土壤氮含量胁迫条件下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根系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其中对雷公藤红素含量增加最明显的是光照。根部是中药雷公藤的药用部位,也是雷公藤红素含量最丰的部位,实验结果揭示了短期的轻度胁迫处理可以提高根中雷公藤红素含量,对以获取雷公藤红素为目的的雷公藤幼苗生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还对提高雷公藤中药用成分雷公藤红素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越来越重视。城市地区人为活动频繁,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状况(水系、绿化、道路广场、建筑等)变化剧烈。遥感
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的新型毫米波和THz器件被称为微真空电子器件(μVEDs),它在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特别是星际通信、导弹的定位及跟踪、雷达成像、地图测绘等领域
荧光分析和检测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荧光具有多参量的特性,荧光光谱测量可以鉴别不同的荧光团种类;荧光寿命测量可以对荧光分子所处微环境内诸如pH值
在现代CMOS技术中,纳米尺度pMOS器件的NBTI问题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影响电路性能的一个重要问题。当CMOS工艺技术进入到超深亚微米技术代以后,氮氧硅(SiON)替代传统的SiO作为栅
荧光显微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强大工具。荧光具有多参量的特性,荧光光谱测量可以鉴别不同的荧光团种类;荧光寿命测量可以对荧光分子所处微环境内诸如pH值、离子浓度
MOPA结构的高功率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广泛地应用于自由空间通讯军事领域和高速光纤通信民用领域。在光纤通信中,高功率高亮度980nm和14xxnm锥形增益区脊形波导结构激光器(简称
学位
7-羟甲基叶绿素a还原酶(HCAR)催化叶绿素循环中叶绿素b转化为叶绿素a过程中的后半部分,7-羟甲基叶绿素a还原为叶绿素a的反应。HCAR通过调节叶绿素a/b之间的比例来稳定捕光复合
信息时代的今天,生活中大量的信息交互促使人们不断地追求更快的传输速率。高速串行接口以其更快的传输速率等优点而突破并行传输瓶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论文对高速串
微/纳加工技术研究是 MEMS/NEMS 发展中的基础工作。目前MEMS工艺和 NEMS 工艺研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方面。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分别在两个方向上相对独立
在Z-pinch实验研究中,等离子体辐射的X射线反映了等离子体辐射的“瞬间”特性,这种辐射包含了能谱随时间的演化、空间强度分布随时问的演化以及某一特征能量的空间强度随时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