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是菊科鬼针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主治伤风感冒、咽喉肿痛、黄疸等。目前,各国学者对鬼针草化学成分进行广泛研究,发现鬼针草中化合物的类型主要涉及黄酮类、萜类以以及聚乙炔类等。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鬼针草具有抗炎、抗糖尿病、抗疟等功效。此外,本课题组前期药理学研究也表明,鬼针草总黄酮提取物(total flavonoids of B.bipinnata L.,TFB)具有抗肝纤维化的功效,对于小鼠肝损伤以及大鼠肝纤维化均有保护作用。为了探索鬼针草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对鬼针草总黄酮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系统研究。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TFB的化学成分,并对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鬼针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内容: 1.对TFB提取物第III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结构鉴定; 2.对分离得到的单体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和抗星状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方法: 1.鬼针草干燥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过HPD100大孔树脂柱,得70%乙醇洗脱物。通过使用多种分离手段和技术,如HPD100大孔树脂层析、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MCI柱层析等,对70%乙醇洗脱物进行系统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鉴定其结构; 2.采用Elisa法测定L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的含量。 结果: 1.从TFB第III部分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为:1,2,13-三羟基-5(E),11(E)-十三二烯-7,9-二炔(1),1-O-β-D-葡萄糖基-3-酮基-14-羟基-6(E),12(E)-十四二烯-8,10二炔(2),鬼针聚炔苷(3),1,2,13-三羟基-3(E),11(E)-十三烷二烯-6,8,10-三炔(4),1,3,14-三羟基-6(E),12(E)-十四二烯-8,10-二炔(5),3-O-β-D-葡萄糖-1,14-二羟基-6(E),12(E)-十四二烯-8,10-二炔(6),槲皮素(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紫云英苷(9),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5,3-二羟基-3,6,4-三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黄酮(11),异奥卡宁(12),异奥卡宁-7-O-β-D-葡萄糖苷(R/S)(13/14),异奥卡宁-3-甲氧基-7-O-β-D-葡萄糖苷(15/16),6,7,3,4-四羟基橙酮(17),海生菊苷(18),6,7-二羟基香豆素(19),3-咖啡酸酰基-2-甲基-D-赤藓糖酸-1,4内酯(20),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21),丁香酚-O-β-D-呋喃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2),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 2.黄酮类化合物均不同程度的降低RAW264.7细胞TNF-α和IL-1的产生,并随浓度升高抑制增强,其中化合物7、12抑制效果最明显。 结论: 1.化合物的类型主要涉及聚炔类成分(1-6)、黄酮类化合物(7-18)以及苯丙素类化合物(19-23)。其中1和2是新化合物;化合物5、6、15、16、21、22、2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2.具有3,4邻二羟基取代的黄酮和二氢黄酮苷元具有较强体外抗炎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