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探针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oo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荧光分析是指利用待测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及其强度,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尽管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荧光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就已经出现,但是受限于相对落后的分析技术和检测仪器,科学家们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对待测物进行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等的测量。进入21世纪,由于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和光电子学等领域的许多新技术的引入,荧光分析法在理论以及应用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随着荧光探针技术、荧光显微与成像技术、近红外荧光分析等荧光分析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荧光分析法不断向着实时、原位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其应用范围也逐步开始向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扩展。  荧光探针技术是荧光分析法的核心,但是以传统有机荧光染料为主的荧光探针在应用中始终存在着光漂白、光降解以及生物体自身背景荧光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尽管近十几年来,半导体量子点(QDs)由于其较强的抗光漂白能力和较高的量子产率在生物分子检测和活体荧光成像领域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毒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比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和QDs,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作为新一代的荧光探针,近几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当UCNPs受到近红外光激发时能够通过多光子机制发出可见光,所以被称为“上转换”。和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以及QDs相比,UCNPs具有荧光发射峰窄、反Stokes位移大、荧光寿命长、化学和光稳定性高以及生物毒性小等优点。由于使用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UCNPs在生物分子检测和活体荧光成像应用时没有背景荧光干扰、组织穿透能力强、对生物组织损伤小。虽然UCNPs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样还存在着诸如上转换发光效率不高以及水对UCNPs常用的980 nm激发光有强吸收等问题,只有逐一对这些问题加以克服,UCNPs才能真正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发挥作用。本论文中,我们以UCNPs为研究主体,力图从制备方法、亲水性改性、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和生物体内多模式生物成像这几方面都有所创新。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我们简要介绍了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的背景理论知识、研究进展以及本博士论文的选题依据。  第二章,采用OA/ODE作为耐高温混合溶剂,在300℃条件下制备了以OA做表面配体,具有均一形貌和优异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六方相NaYF4:18%Yb,2%Er、NaYF4:25%Yb,0.3%Tm和NaYF4:18%Yb,2%Ho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同三氟乙酸盐热分解法相比,溶剂热合成法是更为“绿色”的环境友好的新方法。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考察了OA/ODE比例和反应时间对UCNPs制备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UCNPs的生长和上转换发光机理。  第三章,我们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实现了对UCNPs的水溶性改性。通过调控反应过程中UCNPs和TEOS浓度,获得了尺寸均一、形貌规整、单分散性好、发光性能优良的UCNPs@SiO2复合纳米粒子,并且实现了对UCNPs表面SiO2壳层厚度的控制,最终得到了表面由超薄SiO2(2nm)包裹的UCNPs@SiO2核壳纳米粒子。  第四章,我们首先采用一锅溶剂热法合成核壳结构的NaYF4:Yb,Er/NaYF4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该方法以逐次注射加入壳原料(稀土油酸物和氟化胺油酸物)的方式实现了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的壳层生长,通过调控壳原料的加入次数和加入剂量,合成了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合成了硅烷化的氮氧自由基前驱体TEMPO-APTS,并通过与TEOS在反相微乳相中的共水解作用,在UCNPs的表面包裹上了一层具有顺磁性的SiO2壳层,不仅对UCNPs进行了水溶性改性,还同时实现了对UCNPs的自旋标记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抗还原效果。随后我们通过后修饰对UCNP@TEMPO@SiO2纳米复合颗粒的表面进行了PEG功能化,提高了UCNP@TEMPO@SiO2的生物相容性,最终实现了该复合探针在细胞和小鼠体内的UCL/MRI多模式成像。  第五章,我们首先合成了具有不同共轭结构的花菁染料(Cyanine),对染料的激发和发射波长进行了调控,并通过磺酸基修饰对其进行了水溶性改性。随后,我们基于本论文第二章所构建的超薄SiO2包裹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iO2,通过在UCNP@S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花菁染料修饰,成功实现了Cyanine和UCNPs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并在800nm激发光激发下,实现了对上转换发光高达40倍的荧光增强。通过本章工作,我们进一步发展了Hummelen教授所提出的花菁染料敏化上转换发光体系。和Nd3+掺杂增强上转换发光方法相比,我们所构建的Cyanine-UCNPs染料敏化上转换发光探针不仅合成方法简单快捷,而且还获得了更高的上转换荧光增强倍数,避免了Nd3+离子掺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复杂的核壳结构设计,为提高UCNPs的上转换发光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Ⅰ)该工作利用一种新的带有TEMPO结构的单体与MMA共聚制得了大分子引发剂,并对其引发苯乙烯接枝共聚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合成了带有TEMPO结构的单体TBPM;以AIB
该学位论文在相当宽的酸度范围内研究了TOPO(TRPO)-煤油/盐酸-Zr(Ⅳ)三相萃取体系的相行为和萃取行为.体系在较低的酸度下即可形成第三相,并且随酸度增大,第三相不消失.考察
随着对电化学储能材料的深入研究,其尺度及形貌已成为影响及控制储能体系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低维功能纳米材料已经逐渐难以满足人们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需求。针对不
共价连接荧光探针是目前对DNA进行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选择吖啶作为荧光体,设计合成了9-羟基乙基吖啶,吖啶-9-羧酸,9-(N-乙酰基)氨基-10-甲基吖啶鎓盐,9-(N-正己酸基)氨
聚苯并噁唑(PBO)是一类芳香族溶致型液晶高分子,具有优异的性能,是讫今为止强度和模量最高的合成纤维,在很多高精尖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国内的PBO纤维织品主要是依赖从日本东
酰胺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由于其高稳定性和高氧化态,它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中常用作合成中间体。当酰胺用作合成中间体时,酰胺基团通常需要转化为其他官能团。然而,目前缺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绿色化学的兴起,科学家们希望在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中,能用水来代替有机溶剂,用空气、氧气或双氧水等绿色氧化剂来代替传统的易造成极大浪费和污染的氧化剂.由此,催化氧化
生物分子(如三磷酸腺苷、DNA)的检测在疾病诊断、基因治疗、医疗预防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快速、方便、灵敏的生物传感器备受关注。本论文研究工作,以DNA为核心
最近几年,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ACA)作为一种源于大自然中生物世界的新的仿生类算法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鉴于蚁群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方面的优越性,该论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