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权力下地方剧团的历史透视——宜宾“青川”剧团制度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剧作为西南的地方大戏,自古以来就与西南社会血脉相依、密不可分,研究西南地区的川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权力渗透入地方剧团的历史由来已久,从新中国成立后轰轰烈烈展开的戏剧“三改”运动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戏曲市场改革,国家权力一直醒目地贯穿在对地方剧团的指挥与领导中,并且在加强时呈现出“国营化”趋势,在减弱时呈现出“市场化”趋势,整体呈现出周期性波动与摇摆的态势。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国家权力对地方剧团的渗透力度,能够有效地集中戏曲界有生力量,也能够激发戏曲市场的竞争活力。当今文化市场剧变,从历史的实践来看,面对新的市场危机,地方剧团又到了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扶持与振兴的阶段。
  宜宾市青年川剧团作为始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牌川剧团,在“三改”和“振兴川剧”中均有亮眼的表现,它历史悠久,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见微知著,以宜宾市青年川剧团为原点,西南地区为研究范围,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为时间范围,梳理宜宾市青年川剧团的剧团制度变化,用解剖麻雀的手法,探求国家权力渗透到它的制度建设后对它的生存与发展有何种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讨论地方剧团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上半部分对川剧起源、“青川”的五十年生涯做概括梳理,以时间为线索,截取了五十年中三个重要节点:剧团成立、十年一戏、槐花绝唱,分别对应剧团的诞生、辉煌和圆满落幕。对“青川”的体制沿革进行梳理,采用纵横结合的方法,先从组织内部的代际传承梳理“青川”队伍的发展演变,再从横向的演出创作、组织管理、财政周转、文化影响四个维度去梳理“青川”的制度概况。后半部分探讨地方剧团的处境问题,通过体制指挥、市场竞争、观众审美取向、戏剧人才四个维度的分析,针对地方剧团面临的困境提出改革策略。地方剧团正在超负荷完成其文化事业单位基础细胞、毛细血管的重要职能,长年积劳、发展乏力。由于受到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庇佑,川剧改革始终无法突破瓶颈,无法被激发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在求生欲望,因此,重新调整对这些微小文化职能细胞的政策迫在眉睫。应该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对地方戏曲的生存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勤于调整政策,松紧收放自如,才能帮助地方戏曲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实现变革,利用新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转型改革,寻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辩护权都被看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不容侵犯的诉讼权利之一,是刑事诉讼领域的研究的重心。为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提升辩护质量,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纷纷明确了有效辩护的原则,并构建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但我国既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有效辩护制度,又未能完全有效地贯彻有效辩护的理念。目前学界对于有效辩护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存在有效辩护的概念界定模糊、有效辩护的标准缺失、无效辩护的救济缺位等问题。
学位
管理层收购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现已成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公司并购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中国,管理层收购主要是为了理清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企业创业者的贡献给与补偿等。本文着重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了我国管理层收购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管理层收购概述。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国外的管理层收购。包括管理层收购的概念和特点。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
学位
大多数非洲国家是前西方国家的前殖民地,包括塞拉利昂和她的两个邻国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在这些国家获得独立之后,没过多久,中国做出了颇具远见卓识的决策:和这些国家开始发展贸易关系,以及最重要的,高级别外交和友谊。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开始,中国开始同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尽管中国自己在这个时期正在与发展问题作斗争,但是它仍然为很多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和一些为独立而奋斗的人提供了友谊和支持。  本文试图解释中
学位
本文力图通过深度剖析昂山素季的政治思想体系,管窥缅甸是如何度过长期的民主化过渡进程的,尤其是2015年全国民主联盟的大获全胜以来,昂山素季得以巩固其权力并成为缅甸实际领导人这一阶段的民主化变革。利用二次调查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昂山素季在2015年选举的民主联盟压倒性胜利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的积极贡献及缅甸将如何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民主制度过渡期中来。同时还研究了昂山素季的历
学位
威廉·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主要涉及到两位君主:理查三世和亨利七世。以往研究多集中于理查三世身上,且对他的评判较为单一。本文拟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王权伦理”为切入点,围绕其核心概念“利益”与“道德”,论述王权伦理破坏再重建的过程。着重分析王权伦理之道德内涵如何在理查三世身上得以体现,从中窥探莎士比亚的王权伦理思想。本论文将理查三世与亨利七世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分别分析他们在王权伦理构
本文以《慎宜轩日记》与部分学者的诗文集为主要参考资料,从生平概述、阅读生活、交游往来、思想变化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姚永概的生活变迁与思想转型,进而探讨姚永概的桐城家学意识、流派意识。  第一章概述姚永概的生平。姚永概出身名门世家,沿袭家风,传承家学。在新旧思想交替之际,他从封闭的旧文化思想体系中走出来,拥抱新学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思想体系。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把新学新知的种子撒播通街大衢,培养了
学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新媒体的发展与手机移动端的普及,偶像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而追随偶像的欣赏者们组成了一种新型的文化生态圈,在这种文化生态圈内部有其独有的运转机制和交际用语,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这种独具特点的交际用语——饭圈语言。  近年来,饭圈语言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其张扬的表现力和趣味性的优势成为当代年轻人乐于使用的语码,但是目前学界对于饭圈语言的研究还不够重视,特别是饭圈语言中的突出特征
学位
以器物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伴随着物质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潮流,器物研究亦随之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常识是,透过一定的物质层面,可以剖析一定的思想观念,其方法论的启示意义在于,文学批评中出现的器物言说现象,也蕴含着批评的思想和理念。基于此,以器物为视角研究《文心雕龙》,成为一个可尝试的课题。《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以器物言说文学主体、文学创作、文学审美等
学位
“涩”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在未进入文学批评之前,“涩”主要有三种用法,分别是医学上的“涩脉”、饮食中的“涩味”和书法中的“涩笔”,这三个含义奠定了后世对“涩”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方式。到了隋唐时期,“涩”被运用到了文学批评领域,作为描绘诗歌音乐性不佳的术语。初盛唐的诗人们纷纷对“涩”进行抵制,认为它妨碍了对“圆”的美学追求。但正是这种抵制,给唐诗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从盛唐后期开
学位
长久以来,人类文学写作实践一直内含于广义的“人学”理念范畴,其创作过程的实现,一方面离不开作为生命体的“人”,依赖于人类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基础,即以人类大脑为中枢的思维系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作为意义体的“人”,即文学的书写意义是在体现人、表达人,是在描述“人”的一种处境,从而试图构建对“完整的人”的理解图景。人工智能进军文学创作领域,依赖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算法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