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过渡层位置的确定及过渡法的比较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njiao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主要是指在高度方向SRC和RC结构体系的组合,形成下部SRC上部RC结构,SRC-RC组合结构属竖向不规则结构,容易因刚度和强度的突变形成薄弱层。但在当今的高层建筑中SRC.RC组合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规范对过渡层的构造有明确的规定,但对过渡层的位置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本文应用PKPM有限元程序对-40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进行了分析进而确定过渡层的位置。 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1.把过渡层设在不同的位置,对过渡层不同位置的模型与原模型从剪力、位移、位移角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当过渡层位置可设置在17~26层之间时,过渡层结构在剪力、位移、位移角的变化较原结构小且较为稳定,在轴压比允许的情况下可把过渡层设置在17~26层,即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过渡层可设置在(0.46~0.65)H的位置(H结构的高度); 2.通过加宽翼缘来考察翼缘宽度对过渡层位置的影响,同时对整层过渡法和中间过渡法进行了对比;翼缘加宽后,从位移和位移角曲线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过渡层的升高最大位移和位移角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过渡层设在17~30层时,位移和位移角的减小较大,即把过渡层设置在这一段时,加宽翼缘对减小位移、位移角有较大的作用。通过对整层过渡法和中间过渡法剪力、位移、位移角的分析得出整层过渡法要优于中间过渡法: 3.应用ANSYS程序对整层过渡法和中间过渡法中的柱进行了分析。整层过渡法中柱的位移小于中间过渡法的位移,同时整层过渡法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变化较均匀,不产生突变;而中间过渡法柱中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在型钢截断处会产生突变,在该处会产生应力集中,在该处是柱的薄弱部位,应加强构造措施,以避免发生破坏。
其他文献
膨胀土属于高液限特殊粘土,具有典型的胀缩性、超固结性、多裂隙性。膨胀土边坡的变形与破坏机理与一般土边坡有明显差异,具有典型的浅层性、渐进性和缓坡滑动特征,其破坏主
复杂地质条件地下洞室开挖围岩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某沿海大型地下储油岩库和西康高速公路油房湾隧道工程实际,开展复杂地质条
塑料排水板预压法是在砂井排水预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软基加固方法。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广泛应用于道路、堆场、港口、机场等各类软基加固工程中
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滑坡是典型的缓倾角红层基岩顺层滑坡,此滑坡发生在侏罗系遂宁组红层中,滑面倾角仅7°~10°。重力沿平行滑动面的分力很小,与滑面抗剪强度相比较,无法合理解释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尤以沿海以及内陆湖沼地区分布着较多的软弱土地基,这些土的强度很低,压缩性大,抗震性差,不适合用作建筑用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建设资金短缺,土
地铁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快捷的城市交通方式,能够有效的减轻大城市的交通压力。随着我国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行诱发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对沿线周围建筑物居住环境产
搭接柱转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高层建筑转换形式,它普遍运用于立面有收进或外伸的建筑物,具备混凝土用料较少、造价低、自重小,转换层本层建筑空间可充分利用,上、下层竖向刚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日益加速的城市建设,使我国在道路交通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在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特别是大江大河附近,广泛分布着
大型公共场所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独特的使用功能使人员和物质财富都高度集中,一旦遭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将造成大量人
商品住宅空置问题是建筑与房地产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空置适度与否直接影响到住宅产业和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它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