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芙蓉出水”批评意象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意象指一种存在于意象批评活动中,用于传达某种文学理念或批评观点的"尽意之象"。在我国,意象批评作为古代文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批评方法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相对来说,"批评意象"的研究领域就甚为冷清。故本文选择以南北朝时期"芙蓉出水"批评意象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这一经典批评意象的生成进行初步的探索,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范畴。"芙蓉出水"是最有影响力的批评意象之一。其由刘宋诗僧汤惠休提出,因钟嵘《诗品》的引用而扬名,历经唐代"清水出芙蓉"、宋代"秋水芙蓉"的变体意象发展,逐渐演变为对谢灵运诗歌,以及对清新自然文风的专用象喻代指。同时,"芙蓉出水"作为与"错彩镂金"所喻"人工美"相对的"自然美"之代表,也一直是中国美学界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之一。此外,该意象在文论外的领域也展现出长足的生命力,作为常见成语被广泛使用。本文共分三章。绪论部分对"芙蓉出水批评意象"做了界定,同时梳理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绪论中提出的"意象批评六要素",即世界、批评家、批评客体、意、批评意象和读者,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整个意象批评的生发过程,是本文展开批评意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章《"芙蓉出水"批评意象的形成背景》中,主要分析了在南朝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芙蓉出水"批评意象和批评客体间共通的"内在之意":"自然"和"丽"这两大美学概念是如何在玄佛合流、文人审美、个人抒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生成的。同时通过历时性梳理"芙蓉出水"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得到"芙蓉"意象具有自然明丽之物色美,同时象喻女性美,象喻君子之高洁,并在佛教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新内涵。第二章《南朝时期"芙蓉出水"批评意象的建立》中,首先采用历时性文本分析法,确定汤惠休"芙蓉出水"批评意象先于"初发芙蓉"批评意象提出;且通过语源分析,得出其是佛教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其次进入"芙蓉出水"批评意象的具体生发过程中,分析该批评意象其实是由批评家汤惠休引入佛教观念,借"芙蓉出水"称赞谢灵运作品出尘脱俗,并由此来贬斥颜延之诗"错彩镂金"之世俗。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二:一是通过文献整理,简历表格,从历时性角度整体梳理了一遍唐五代前"芙蓉出水"意象的发展与变迁,并借此解决了一些如"芙蓉出水"、"初发芙蓉"发生先后之类的文学史问题;二是利用"意象批评六要素"对意象批评整体建构过程进行了解构,理清了"芙蓉出水"批评意象的生发过程,以及各要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以爱情叙事长诗"艾里甫与赛乃姆"为基础改编的"艾里甫与赛乃姆"舞台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是维吾尔民间长诗中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涉及内容较广,主要人物
文章通过对来湘东南亚及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的调查,发现汉语水平、文化距离、个性特点、期望值和目的语文化知识等是该群体跨文化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学校、教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也走进了高校,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排头兵。现如今,受
英诗汉译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采用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四种.具体到英语格律诗,采用白话格律新诗形式来翻译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以顿代步"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巧,"以顿
本文考察2008年中国内地电影的新状况,认为在类型化过程中集中出现不同类型片元素之间相互渗透的奇特现象,主要有主旋律片的商业化、艺术片的主导化和商业化及商业片的主导化
<正> 一、前言 超微粒干版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半导体工艺中掩模版的质量。从掩模的制造来看,要求超微粒感光干版具有2000条线/毫米以上的高分辨能力,版面是超平的,胶膜高
发生在民国初年的有关中医科学性问题的争论与当时科学救国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任鸿隽为代表受到了西方科学系统训练的归国留学生们以科学救国为己任,希望中国尽早摆脱传
根据中推预研核心机转子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结果,为其设计了弹性支座和多孔质挤压油膜阻尼器(PSFD).以调整其临界转速并控制振动。将弹性支承和PSFD安装在该核心机上进行试车
我是一名汉语诗歌爱好者,早在中学时代就曾写过一些分行排列的文字。上初二时,我写的一首梯形诗竟在学校获了奖。我用七言绝句写的一首民歌,还被语文老师在班上诵读过。上大学时
【正】 《静嘉堂秘籍志》(以下简称《静志》)五十卷,是日本明治(1868—1911年)、大正(1912—1925年)时代的目录学家河田罴撰修的提要式汉籍目录。收录的汉籍,原为清末四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