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井筒自循环热交换机制及采热能力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清洁能源,其巨大的资源储量决定其可作为化石燃料未来的重要替代新能源之一。地热资源按其成因和产出条件分为浅层地温能型、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干热岩分布广泛,蕴藏资源量巨大,是未来地热能开发的重要领域。本论文基于井筒自循环采热原理,设计并搭建井筒自循环热交换模拟实验装置;以水为携热流体,开展井筒自循环采热影响因素评价实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热交换规律和采热速率的影响;筛选超临界CO2、四氟乙烷和导热油作为对比携热流体,分析不同携热流体的热交换规律及采热能力差异;采用CMG建立矿场尺度丛式井组单井自循环采热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价矿场尺度下的单井采热能力并进行发电和采热经济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作为携热流体时,更大的地层导热系数和地层温度可以获得更高采热速率,但对携热流体与套管壁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影响很小。增大注入速度,出口温度降低,但采热速率和对流换热数增大。油管导热系数越大,水从底部返回出口时采热损失量越大,在实验条件下采热速率最高降低了18.75%。相同条件下四氟乙烷和导热油的出口温度高于水和超临界CO2,但水获得的采热速率高于其他三种携热流体。不同注入速度和储层温度下三种携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为四氟乙烷>水>超临界CO2,获得的采热速率为水>超临界CO2>四氟乙烷。入口压力对水和四氟乙烷的采热速率影响很小,而超临界CO2的出口温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采热速率则随压力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矿场尺度条件下,注入速度为432 m~3/d时采热10年后可获得1.59 MW的采热速率,而注入速度超过432 m~3/d后采热速率增加缓慢。地层导热系数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快,地层导热系数为3.5 W/(m·K)时获得的采热速率是地层导热系数为2 W/(m·K)时的1.45倍。丛式井组需要设置合理的井距以降低热短路的影响。选择较小导热系数的隔热油管可以明显降低采热损失量,隔热油管导热系数为0.035 W/(m·K)时已经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采用丛式井组可以降低单位采热成本和发电成本。相比于单井自循环,丛式井组在30 m井距和50口采热井条件下,单位采热成本可以从0.197元/(k W·h)降低到0.149元/(k W·h),采热成本降低幅度为24.3%,而单位发电成本可以从2.31元/(k W·h)降低到1.72元/(k W·h),发电成本降低幅度为25.5%。此外,应当根据矿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井距和井数。
其他文献
叠前地震数据拥有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和良好的保真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演地球介质弹性参数。叠前AVO反演通常建立在单界面假设的Zoeppritz方程基础之上,利用反射系数或地震波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对弹性参数进行估计。反射率法能够充分考虑各种传播效应,在模型参数与叠前地震反射特征之间建立更加合理的关系,采用反射率法开展反演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揭示介质弹性特征。针对常规AVO反演不能考虑多次波、透射损失和薄
学位
在长期的注水开发下,渤海海域内的油田多数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时期,“整体分散,局部富集”是该时期剩余油主要呈现的分布特征。位于渤海南部的B油田同样也进入“双高”时期,各种开发矛盾日渐突显,经济效益降低,油田稳产压力逐渐增大,亟待根据剩余油整体分布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调控措施。因此,在剩余油精确模拟的基础上,明确剩余油潜力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措施,对油田持续稳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位
砂砾岩油藏储层物性较差,以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为主,连通关系复杂且非均质性严重。多段压裂水平井具有单井控制面积大、储层动用程度高等优点,常应用于砂砾岩油藏的开发。目前砂砾岩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仍采用衰竭式开发,地层能量出现不足。因此对砂砾岩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能量补充方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油藏工程方法,对砂砾岩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能量补充方式、井网井距优化及注水开发进行研究,
学位
我国砂砾岩油藏储量丰富,但是其埋藏深度大,纵向参数变化快,开发难度大。CO2混相驱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砂砾岩油藏连通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目前对砂砾岩油藏CO2混相驱机理、井网形式的适配性、合理井网密度计算等缺乏研究。因此,本文从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和连通体连通关系出发,开展砂砾岩油藏CO2混相驱的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研究,对于砂砾岩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相态实验拟
学位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黑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从而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群体的幸福感。该文通过文献阅读、走访调查等方式深入分析黑龙江省在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资金投入不足、乡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保专业人才缺口大及农民对于环保的积极性不高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如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保护生态
期刊
本文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国内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历程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运用文献分析法从作者分布、发文数量、刊物来源、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特征,研究发现各年发文量波动较大,论文总量逐年增长,增速趋于放缓,发文数量向部分年份集中;论文作者与所在单位均呈现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特征;发文刊物来源多样性与集中性并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各阶段的比例大小不同;
期刊
二甲基醚(DME)作为一种新型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溶剂,具有既溶于水也溶于油的特性,当其与原油互溶后,可使原油膨胀降粘,改善原油流动性,若将其溶于水中,其可以驱替水相作为载体,不断扩散至整个地层的原油中,降低整个地层中原油的粘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DME分子量小,不易与地层发生反应,没有渗透率或地层类型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其应用范围极广。但DME的作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ME与油、水和气之间的
学位
资源、服务、经济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并进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广西为研究区域,测度2010—2021年14个地级市旅游产业“资源—服务—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并探究旅游产业三大子系统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明显,始终保持桂林、南宁“两枝独秀”的格局;(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缓慢改善态势,但仅有南宁、桂林、柳州
期刊
常规两亲聚合物驱油体系在高于其临界缔合浓度(CAC)的条件下才能达到驱油所需粘度,用量大,成本高,且乳化能力较差,在油田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本文通过构筑蠕虫状胶束对两亲聚合物产生协同作用,能够强化体系在低浓度下的增粘与乳化效果,兼具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性质,可用于驱油。首先,选用超长碳链表面活性剂与常规两亲聚合物构建增效体系,通过对比不同体系的配伍性、流变性及界面张力,对表面活性剂和两亲聚
学位
油田产量预测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油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如果直接采用单一神经网络的方式,由于数据的波动幅度很大,因而会产生泛化性差的问题[1]。首先,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short term memory, LSTM)和随机函数的神经网络框架,建立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