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nzulong198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颈椎椎弓根及其毗邻神经结构的解剖学研究目的:研究国人颈椎弓根及其与毗邻神经根和硬膜囊的量化关系,为临床颈椎弓根内准确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以避免或减少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12具成人脊柱标本C1-T1,剥去周围软组织及韧带,显露颈椎两侧关节突的外缘,用咬骨钳去除棘突、椎板、相连韧带、侧块以及上下关节突,显露出椎弓根及其毗邻的神经组织,测量以下参数:椎弓根狭窄部的高度(PH),椎弓根狭窄部的宽度(PW),椎弓根狭窄部内壁间的距离(IPD),椎弓根内壁与硬膜囊之间的距离(PDSD),椎弓根上缘与相邻神经根下缘之间的距离(PSRD),椎弓根下缘与相邻神经根上缘之间的距离(PIRD),冠状面上,神经根轴线与硬膜囊后正中线之间的夹角(REA)。结果:在男性PH的均值范围从6.23~7.21mm,在女性则从5.41~6.93mm。在男性PW的均值范围从5.33~ 6.56mm,在女性则从4.22~6.07mm。在男性IPD的均值范围从22.69mm~24.14mm,在女性则从22.60~23.98mm。在男性PDSD的均值范围从0~2.83mm,在女性则从0~3.19mm。在男性PSRD的均值范围从0~1.67mm,在女性则从0~1.60mm。在男性PIRD的均值范围从1.06~2.69mm,在女性则从1.32~2.80mm。在男性REA的均值范围从75.30~80.90mm,在女性则从74.40~82.30mm。结论:正常结构的国人颈椎中,颈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的解剖结构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椎弓根的轻微穿破不会导致神经根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国人女性C3椎弓根狭窄部相对较小,置入直径为3.5mm的椎弓根螺钉要慎重。第二部分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下的国人颈椎椎弓根形态学研究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的颈椎椎弓根,并对重建图像进行测量评估,帮助外科医生更好的理解国人的颈椎弓根解剖结构,提高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对60名有颈椎疾患的患者进行了颈椎CT扫描(均包括了C3~C7)。对CT重建后的图像进行测量,包括了椎弓根狭窄部的高度、宽度、相对轴线长度、有效长度、椎弓根水平面上的角度(PTA)及矢状面上的角度(PSA)、椎弓根侧块投射点到侧块外缘以及到上关节突下缘的距离。结果:颈椎的绝大部分椎弓根狭窄部的宽度小于高度。在C3及C4椎弓根狭窄部宽度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独立t检验,P<0.05)。椎弓根狭窄部宽度的均值范围男性5.4~6.7 mm,女性4.4~6.3 mm。椎弓根侧块投射点到上关节突下缘的距离(从C3~C7)并无规律性,而到侧块外缘的距离从头端到尾端是不断增大的。椎弓根两个平面的角度在不同椎体平面统计学上有差异(Kendall’s检验,P<0.01)。男性与女性的椎弓根水平角(PTA)在C7均最小。结论:在国人女性患者的C3及C4椎体行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应谨慎,术前应做椎弓根影像学的评估。大部分国人的C5~C7椎体是适合行椎弓根内固定的。但考虑到颈椎弓根个体的差异较大,术前颈椎弓根的CT扫描及重建后的评估是必要的。第三部分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性的实验研究一、CT导航系统与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辅助下个体化置钉准确性的对比研究目的:对CT导航系统与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辅助下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经福尔马林固定的12具成人脊柱标本C1-T1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辅助下置钉方案与CT导航系统辅助置钉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标本采用影像学评价置钉准确性。评价标准根据Richter等所提出的三类分法:①一类,优:螺钉位置满意,螺钉未穿透椎弓根皮质,或仅轻微穿透(<lmm)。②二类,可:螺钉穿透椎弓根皮质>lmm,但不需要翻修,固定稳定性好。③三类,差:螺钉穿透椎弓根皮质>1mm,需要进行翻修,固定稳定性差或者对周围的神经血管造成损伤的危险。结果:共置入螺钉120枚。甲组60枚,平均手术时间152min,优54枚(90%)、可6枚(10%)、差0枚;乙组60枚,平均手术时间272min,优51枚(85%)、可7枚(11.7%)、差2枚(3.3%)。甲组和乙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3<0.05),甲组和乙组之间的椎弓根穿破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51>0.05)。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下的个体化置钉,操作较简单实用,其准确性与CT导航辅助下置钉相当,但明显较少了置钉的时间,在临床更易于广泛的开展应用。二、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评估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研究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颈椎弓根螺钉置入后位置准确性的评价及可行性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简易、准确的评估方法。方法:对徒手置钉组及导航置钉组的共12具置钉后标本,进行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评估,并将CT扫描后置钉的标本逐节段解剖分离,直视下观察评判椎弓根螺钉置钉后的位置,评估标准根据螺钉与椎弓根壁的关系,将其分为三级:①一级,完整:螺钉位置满意,螺钉未穿透椎弓根皮质。②二级,胀破:螺钉穿透椎弓根皮质≤椎弓根螺钉直径的一半。③三级,穿出:螺钉穿透椎弓根皮质>椎弓根螺钉直径的一半。以直视下观察为标准,评价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共置入的120枚椎弓根螺钉,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评估,有99(82.5%)枚完整,19枚(15.8%)胀破,2枚(1.7%)穿出;解剖后直视观察,有96(80%)枚完整,22枚(18.3%)胀破,2枚(1.7%)穿出。两种评估方法对椎弓根穿破的方向及穿破节段进行配对的t检验,结果显示统计学无差异(P值分别为0.058、0.208)。结论:对于颈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螺钉位置的评价,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简单实用且评估准确性高。第四部分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且随访资料较完整的23例颈椎疾病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23~62岁,平均46岁。其中颈椎骨折脱位10例,颈椎肿瘤11例(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索瘤1例,骨软骨瘤1例,转移性颈椎肿瘤3例),颈椎先天性畸形2例。10例创伤患者脊髓损伤的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6例,B级2例,C级1例,D级1例。非创伤患者13例患者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术前平均12.9分。结果:23例均安全地置入了椎弓根螺钉,术后无置钉相关的脊髓、神经、动脉等损伤的并发症发生。随访4~30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摄X线片,CT及MRI检查,并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定。术后4~6个月,影像学提示23例患者均获良好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4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1~2级,6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虽无恢复,但神经根性症状,如疼痛、麻木均有一定的缓解。非创伤患者13例患者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术后平均15.2分,优良率为56.1%。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经三柱固定的万向螺钉以及与之相连的可塑形棒,可以达到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植骨的融合以及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维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重建颈椎稳定的方法。
其他文献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那些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介绍一种硬、软件十分简单、稳定可靠的微机控制弧焊电源应用系统。提出了PID算法是能够兼顾静动特性的微机——可控硅电源系统的控制算法,并讨论了PID算法中各参数的变
<正>今年5月,由浙江石材工业协会组织的赴越考察组,赴越南北部的广宁省芒街、鸿基(下龙湾),河北省的海防,越南省会河内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期间还访问了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商务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近年来天津市乡镇企业的经营发展处在困境中,本文通过探讨振兴乡镇企业对天津市未来经济的积极影响,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双重战略得到更好的实施。
如意神犬辞旧岁,吉祥金猪报新春。刚刚过去的2018年,农业发展稳中有进,粮食再获好收成,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猪年即将拉开序幕,要持续实现增产增收,需及早谋划、做好准备。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也带动了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为经济提供了直接的发展契机,也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视新闻采访也是其中受到直接影
本文分析了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抗诉行为的性质、抗诉行为的目的和抗诉行为的效力。阐述了人民检察院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地位,既区别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又不同于人民法院,而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