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M·赫钦斯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大学校长和教育家之一。本文通过探讨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及实践,揭示那些明白无误的观点,探明那些含蓄隐晦的思想,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前言着重对选题的意义、目的和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文中的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赫钦斯及其通识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赫钦斯所处时代和他的教育经历对他的通识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他所生活时代的一些现象,在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识中,他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人是理性的、道德及精神的存在体;同时他坚信只有以形而上学为指导,才能为当时的高等教育寻找到一个理性的和实践的次序,因为形而上学要探究的是事物的起因,它是最高层次的科学、首要的科学,是首要的和具有普遍性的,它探究存在的本质,以及存在本身的属性。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和实践。赫钦斯认为教育意味着教,教意味着知识,知识是真理,真理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因此,教育应该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所以,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同时教育要发掘出人性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在任何时代和地方都是一致的。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最佳的方法就是开设“名著课程”,因为“名著”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发展自身的理智能力;同时“名著”也具有很高的精神陶冶价值。他认为进行“名著”学习的最好方法是师生共同研讨问题,即“伟大的对话”,他努力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之中,最能彰显他通识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是他在芝加哥大学和圣约翰学院推行的通识教育改革。第四部分对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及实践进行了的评价,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认识论与政治论之辩;理想与实用、过去与未来的分裂与融合;大众与精英的冲突与融合;通识与专业的冲突与融合;理想常经主义、精粹本质主义和进步实用主义的差异与沟通;名著课程型与分布必修型、核心课程型和自由选修型的对比。通过评价认为,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虽有不少闪光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他对形而上学的理解使人们难以形成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过分强调理性也容易导致“主知主义”,另外名著虽然对于个人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仅仅依靠名著的学习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和学科领域的名著作为通识教育全部的教材,无论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上来说,都难以符合真正的教育教学规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问题的提出在立德树人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让为真实而教、真实而学,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真实性教研,逐渐成为当前教育变革的热点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的流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政府网站如何选择营销内容成为城市营销学者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作出的第四号司法解释(即1997年11月4日颁布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突破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增加了盗窃罪
生命的产生、存在和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左右。其中,有些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
期刊
本文就灭火阵地的设置问题,从建筑、化工等火灾着手,从灭火进攻的途径、灭火阵地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客观分析, 指出不适合设置灭火救援阵地的禁区,对基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行动
由于北京地区经济活动频繁,生物生境破碎化较严重,因此建设自然保护小区对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很有必要。根据对北京地区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前人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北京市自然保护
在我国,现今钻探设备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矿山开发和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钻探设备的技术更新也不断进行着。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应对多种矿山矿井不同情况所使用的几种钻探机
目的从多方面探讨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的原因。方法选择80例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显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应尽早就诊,警惕恶
本研究探讨挑战性-阻碍性两类压力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提出组织支持感作为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和员工主观幸福感之间中介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中部地区5个城市1
本文按学科理论和通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区域研究、历史地图编绘、古地图与古文献等门类阐述近10年来我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表明本学科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