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通脉方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li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前两位,其中冠心病及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某些地区呈上升态。两种疾病有着相同得病理基础,那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当冠心病及中风发作时,病变已经到了不可逆的严重阶段,所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全身AS的一部分,也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联通着大脑和心脏,因其位置表浅,易于观察,预测性强,被视为反映全身AS病变的“窗口”。所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大量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许多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因素和饮酒等,其中被认为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高胆固醇血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高胆固醇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做为“警示窗口”,颈动脉被评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后或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后,有效控制血浆胆固醇在合适的范围,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降脂药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降脂及稳定斑块药物方面,目前临床用的西药主要为他汀类和贝特类,中成药尚不能成为调血脂治疗的主流药品,同时有效的调血脂中药还不多,临床尚有较大的扩展空间。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虽然是降脂及稳定斑块药物的主要药物,但是二者均经过肝脏代谢,长期服用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其中肌肉毒性反应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血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等。临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顾虑西药的副作用而不愿服用,或是依从性欠佳。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中药降脂药物,而中药除了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还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化浊通脉方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凤芹教授的经验方,其组成药物功效明确,效力缓和而持久,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本方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降脂、稳定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较为良好的疗效。该方已申请了科研课题项目,并进行了临床及动物试验研究,为此效方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奠定了坚实可行的基础。
  于2009年组织了西苑医院院内苗圃课题,回顾分析了200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检验医学指标,发现痰浊阻遏型患者占全部患者的44%,且痰浊阻遏型患者的TG、LDL-C高于其他型患者。
  前期动物实验发现,化浊通脉方能够抑制AS兔主动脉斑块形成,减少内皮下脂质沉积;该方具有显著降低TC、TG、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ApoB)的作用,且不逊于辛伐他汀;化浊通脉方能够降低家兔血浆MPO的水平;据此推断调节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可能是化浊通脉方抗AS的途径。前期动物实验亦证实,化浊通脉方能够通过适度调节胆固醇跨膜逆转运关键蛋白小凹蛋白-1(caveolin,cav-1)及亲环素A的表达,减少AS血管壁内的泡沫细胞,最终达到抗AS的作用。
  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显示出来,大多数心脑血管事件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侵蚀,或伴有血栓的叠加。颈动脉作为心脑血管的窗口,对其斑块的性状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更具临床意义。如今,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侵袭性(IVUS,OCT)和非侵袭性成像(US,MRI,CTA)技术获得,斑块成像取决于对动脉粥样硬化各个时期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认识。目前研究的重点则是寻找侵入性更小、辐射量更小,能够检测大多数易损斑块特征的成像技术。
  本项目的临床试验部分是探索该方调节原发性血脂异常、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药物临床评价方法的探索。细胞试验部分是观察化浊通脉方对RAW264.7来源泡沫细胞中RCT关键基因的表达作用,继续从体外探明化浊通脉方抗AS的作用机制。
  化浊通脉方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化浊通脉方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作用机理,探索评价方药临床效果的现代化检查手段及客观指标。
  方法:本研究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及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给予化浊通脉中药复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共治疗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血脂、肝肾功等实验室指标检测,及颈动脉超声、肢体动脉检查。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水平比较有明显统计差异,p<0.0001。
  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6.8%,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化浊通脉方改善中医症状有明显疗效。
  3.血脂的变化:治疗后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脂TC、LDL-C水平均下降,p<0.01;而试验组TG水平下降(p<0.05),HDL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则无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对照组在降低TC、LDL-C方面优于试验组(p<0.01)。
  4.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Crouse斑块积分:治疗后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C-IMT均明显下降(p<0.01),Crouse积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C-IMT、Crouse积分比较均无差异。
  5.BaPWV的变化:治疗后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baPWV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BaPWV水平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
  6.安全性指标:两组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化浊通脉方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水平、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降低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改善血管弹性,稳定斑块,疗效同辛伐他汀相似,且临床用药安全。本研究为中药化浊通脉方作为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的新药研制,提供了临床试验依据,同时探索出经超声测得C-IMT值及BPWV检查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有效可行的检查方法,适合在临床研究中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化浊通脉方;颈动脉中内膜厚度(CIMT);Crouse斑块积分;BaPWV
  化浊通脉方对ox-LDL诱导的RAW264.7来源泡沫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化浊通脉方对ox-LDL诱导的RAW264.7来源泡沫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作用。
  方法:以ox-LD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泡沫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化浊通脉方对泡沫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80μg/mLox-LDL)、小剂量化浊通脉方组(80μg/mLox-LDL+化浊通脉方300倍稀释)、中剂量化浊通脉方组(80μg/mLox-LDL+化浊通脉方120倍稀释)、大剂量化浊通脉方组(80μg/mLox-LDL+化浊通脉方60倍稀释),处理24h后收集细胞,总胆固醇试剂盒检测化浊通脉方的降脂效应;同时提取RNA,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ABCA1、ABCG1、SR-BI以及PPAR-γ的表达变化。
  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以80μg/mLox-LDL处理的RAW264.7细胞泡沫化明显;CCK-8法显示化浊通脉方对RAW264.7来源泡沫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胆固醇检测发现,大剂量化浊通脉能够降低细胞总胆固醇(p=0.045),小剂量及中剂量无降脂作用(p>0.05)。RT-PCR检测显示,化浊通脉方能够提高ABCA1、SR-BI基因表达(p=0.044;p=0.0028),降低PPAR-γ表达(p=0.0006),对ABCG1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p=0.26)。
  结论:化浊通脉方可能通过提高泡沫细胞中胆固醇逆转运关键基因ABCA1、SR-BI实现抗AS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通过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及传播学分析,以及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中阿中医中心)建设过程回顾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分析,揭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规律,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更好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本文在系统回顾了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探讨了中风膏对缺血性脑卒中引起再灌注脑损伤的治疗及作用机理。分析了中医益气活血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性期用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参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2VO)及气虚血瘀的中医证型复制了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予以中风膏灌胃治疗,阳性对照药选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步长脑心通。根据
目的:通过观察补脑膏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O、NOS、ET-l及海马神经元内Ca2+含量的影响的研究,探讨该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断尾放血降低血压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选取健康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出10只作为空白组,10只作为假手术组,余下60只造模,选取达到造模成功标准的
学位
目的:观察运脾调精法对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7年04月至2018年04月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脏病lV期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即西医基础治疗: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内服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汤对老年慢性心衰(气虚血瘀型)患者的Lee氏心衰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实验及NT-proBNP等指标的影响及对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以评价其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  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益气活血汤组和西药常规治疗组,每组30人。益气活血汤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观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 BNP)、胱抑素C(CysC)的表达水平,探讨各证型心功能分级特点,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及各证候NT-pro BNP、CysC分布特点。  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共458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