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制度解释:1952-2009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中国劳动收入占GDP的变化进行解释。合约是制度分析的基本单位,也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本文首先利用“支出倒推法”核算了1952-2009年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发现从1952到2009年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呈现倒U型变化。合约治理分为两个阶段:签约前治理和签约后治理。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主要由签约后治理模式决定的。即,劳动收入占比由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决定。笔者根据主要劳动合约的不签约后治理模式把中国经济发展分为三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利用“理论预测法”解释了中国1952-2009年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1952-1978年为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劳动合约主要是国家资本主导的劳动合约,这种合约由国家为个人提供保障(抵押),是一种终身制的无风险劳动合约。合约的剩余控制权由“组织”掌握,劳动收入理论上来说可以降到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劳动收入占比较低(均值58%)。1978-1995年为中国的承包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后,劳动合约由单一的国家合约,转变为企业承包合约、农户、个体户、小型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共存。主要的劳动合约是企业承包制。相对于国家合约的其他劳动合约,此类合约中劳动者的剩余控制权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增大(均值59%),并且波动较小。1996-2009年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期。民营企业的雇佣合约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参与模式,提高了劳动者参与市场生产的机会,劳动收入的绝对值上升。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国家终身合约数量大幅度减少。整体来看,资本主导的劳动合约称为主流,资本方在合约治理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劳动者的权利地位迅速下降,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均值52%)。根据本各个阶段不同劳动合约的特征和构成比例,笔者推断了各个阶段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发现真实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和笔者的推断基本吻合。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的解释,笔者利用统计年鉴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以及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对本文推论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都验证了本文的推论,证明本文的解释是可靠的。最后,本文从宏观制度环境、合约治理模式和个体意识形态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为投入的“传统经济”正在向以知识和技术增长的“新经济”转型,这与国家大力倡导产业转型、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是一以
"导数概念"是大学数学《微积分》学习的一大难点,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本文设计了"导数的概念"的微课供学生课前预习,微课中选取了和学生专业及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让学
<正>货币金银工作是人民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担负着保证现金供应、调节货币流通、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反假货币、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多重职责。随着区域经
自从死刑确立以来,未成年人是否适用死刑成了一个一直具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原则是确定的,那就是对未成年人始终是具有保护性和教育性的。因此,探讨未成年人是否适用死刑及如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耳穴对单纯性肥胖伴糖调节受损(IGR)的影响。方法将64例单纯性肥胖伴IGR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二甲双胍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
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初衷是让劳动者在退休后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规避了劳动者的老年风险,使劳动者能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劳动当中,起到了稳定劳动供给的作用。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股利支付政策是公司在股利分配和内部留存收益之间的分配选择,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分配政策之一,也是众多投资者获得回报的重要途径。鉴于资本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透明度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以此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大学生成长均可以看作是包含诸多矛盾运动的事物,在各自的矛盾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三个规律"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
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建筑工程的重点慢慢从大规模新建工程转向新建、维修与改造共同进行。城市发展开始往城镇与郊区发展,而城市中心的建筑开始老化或满足不了使用需求,因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