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工艺制作的全锆冠体外和体内细菌粘附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氧化锆陶瓷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而在口腔修复领域备受青睐。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迅速发展,全解剖式氧化锆冠因其具有数字化设计完成后直接加工成形,无需人工参与饰瓷的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全锆冠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减材制造(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技术和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减材制造生产的常规切削素烧制作的全锆冠,但它存在较多的材料浪费和制造缺陷。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有学者研发出可以采用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胶态成型的制作工艺,这种增材制造生产的全锆冠不仅节省了大量因切削浪费的氧化锆原料,而且能够通过数字化流程将不同尺寸的氧化锆胶体分层堆积,消除了晶体颗粒之间的缺陷,形成相对平整的表面。不同的制作工艺可导致氧化锆材料表面性能的差异,进而影响修复体表面细菌的粘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拟揭示两种不同制作工艺对全锆冠表面结构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它们表面细菌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差异。研究目的本实验对比两种不同制作工艺的全锆冠表面结构和表面性能的不同,并进一步探究它们表面细菌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1、材料表面性能实验:(1)将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全锆冠制备成直径为15mm,高度为1mm的圆盘试件,共40片,分成4个小组(n=10):1)UCZ组(Unpolished conventional full-contour zirconia):采用切削素烧法生产的常规全锆冠试件;2)USGZ组(Unpolished self-glazed full-contour zirconia):采用3D胶态成型法生产的全锆冠试件;3)PCZ(Polished conventional full-contour zirconia):切削素烧法生产之后抛光的常规全锆冠试件;4)PSGZ(Polished self-glazed full-contour zirconia):3D胶态成型法生产之后抛光的全锆冠试件。(2)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接触角测试仪对四组全锆冠材料表面进行表面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接触角和表面自由能的分析。2、体外和体内细菌粘附实验:(1)体外细菌粘附实验:将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全锆冠制备成直径为15 mm,高度为1 mm的圆盘试件,共12片,分成四组(n=3),分组如上。通过酶标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研究在各组全锆冠试件表面培养变形链球菌24h后细菌的粘附量和菌斑的厚度。(2)体内细菌粘附实验:将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全锆冠制备成直径为3 mm,高度为1 mm的圆盘试件,共32片,分成四组(n=8),分组如上。八名志愿者在佩戴随机插入四组不同全锆冠试件的上颌颌弓24 h后,通过CLSM探究分析各组全锆冠材料表面菌斑覆盖面积的比例和菌斑的厚度。结果(1)SEM观察发现,在UCZ组和USGZ组的表面都可以看到纳米级别的颗粒。放大5000倍时,可以观察到USGZ组与UCZ组相比,表面更均匀致密。同时抛光过后的PCZ组和PSGZ组相对未抛光组均显示出更加光滑的表面。放大50000倍时,可发现UCZ组晶粒平均尺寸比USGZ组晶粒平均尺寸大。PCZ组和PSGZ组的表面虽然更加平整但在高倍镜下仍可见一些浅划痕,特别是在PCZ组上。(2)表面粗糙度结果显示,四组全锆冠试件表面粗糙度分别为UCZ组(Ra=45.9±12.6 nm),USGZ组(Ra=33.0±2.5 nm),PCZ组(Ra=16.6±1.7 nm)和PSGZ组(Ra=8.0±1.2 nm)。未抛光组和抛光组的常规全锆冠表面粗糙度都显著高于3D胶态成型全锆冠(P<0.001),且抛光明显降低了两种全锆冠的表面粗糙度(P<0.001)。(3)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四组全锆冠试件接触角分别为PSGZ组(79.5±2.0°),PCZ组(78.4±1.8°),USGZ组(47.5±3.0°)和UCZ组(44.7±1.4°)。未抛光的UCZ组接触角明显低于USGZ组(P<0.05),而抛光之后两种全锆冠的接触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6),常规全锆冠和3D胶态成型全锆冠在抛光之后相较未抛光时,接触角都有显著增高(P<0.001);表面自由能结果显示,UCZ组表面自由能最高为(48.6±1.7 m J/m2),其次依次为USGZ组(46.4±1.8 m J/m2)、PCZ组(46.2±1.1 m J/m2)和PSGZ组(44.9±2.4 m J/m2)。UCZ组和USGZ组,UCZ组和PCZ组之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抛光后全锆冠表面自由能降低。(4)24h MTT法检测的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显示,未抛光组和抛光组3D胶态成型全锆冠表面细菌粘附量都显著低于常规全锆冠(P<0.05)。同时抛光处理之后的两种全锆冠变形链球菌粘附量都明显减少(P<0.001)。(5)体外变形链球菌实验CLSM扫描结果显示,未抛光的UCZ组和USGZ组之间菌斑沉积厚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抛光过后PCZ组和PSGZ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75)。(6)志愿者体内细菌粘附实验CLSM扫描显示,生物膜覆盖面积比例只有USGZ组与PSGZ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各组平均值有所不同。生物膜覆盖面积比例最低的是PSGZ组为10.4%,其次是PCZ组为12.2%,USGZ组为13.9%和UC组为15.5%;生物膜厚度结果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有所不同,以UCZ组最高平均值为15.21μm,其次是USGZ组为15.19μm,PCZ组为14.08μm,PSGZ最低为13.8μm。结论(1)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常规切削素烧的全锆冠和3D胶态成型的全锆冠的表面晶粒尺寸大小和分布存在差异,3D胶态成型的全锆冠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自由能更小,接触角更大。抛光处理也可以改变全锆冠表面结构和表面性能。(2)在确保全锆修复体切割精度不需要调改的情况下,两种制作工艺生产的全锆修复体都可以达到临床使用标准,且3D胶态成型法生产的全锆冠能够有效地降低细菌的粘附;在全锆冠修复体需要调改的情况下,两种全锆冠都建议在车针调改之后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可以改变材料表面性能且显著地降低细菌的粘附。
其他文献
为了解耳蜗内、外毛细胞基本电生理特性,建立了经耳蜗外侧壁入路在体记录耳蜗毛细胞电反应的方法,120只豚鼠(120耳)中成功记录到18个细胞的胞内反应,对耳蜗第三回内毛细胞(IHC)、外毛细胞(OHC)的电生
建设银行自郭树清董事长提出“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文化以来,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实践“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基层行在观念、行为以及机制等方面还
随着机动车使用量的增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断增加。根据年度统计报告显示,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死亡和受伤人数有所下降。然而,每起事故的死亡和受伤人数都在增加。交通事故致因统计结果显示,情绪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分析驾驶员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对其危险驾驶行为进行预警,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既有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本研究中的试验设计、情绪识别、情绪对驾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崛起,城镇化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建设项目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项目管理中,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控制项目成本。成本控制与管理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需要控制好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细节,以实现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本论文以“控制细节、抓住重点、计算大帐、注重奖罚、改进制度”的项目管理理念为主线,以某陆港建设项目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等方
混凝土泵车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铁路建设以及国防建设施工等需要泵送混凝土的工程施工中。在混凝土泵车施工过程中,臂架和底架通常会产生振动,由于泵送系统周期性地交替泵送
近年来,石墨炔(graphyne)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的同素异形体,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比表面积大和丰富的不饱和化学键等优良特性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这些优良特性,使其具备作为气敏材料的潜质。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NO气体在本征石墨炔表面的吸附行为。利用金属吸附的方法改善石墨炔对NO的敏感性和通过外加电场的方法加速NO气体在金属修饰石墨炔表面吸附和分离的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影响创新的要素主要有经济、制度、技术、人才和文化等方面。近来,知识的传播
目的探讨胸科老年患者侧卧位术中双侧上肢无创动脉压与有创动脉压的一致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胸科择期于侧卧位进行手术的患者140例,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
台湾以地理位置来说,居于欧亚大陆及太平洋的交界处。台湾四面环海,渔产丰富,岛上地貌地质丰富多变,孕育了森林和河川,孕育了野兽和飞禽,植物和动物相十分壮观,是个生机丰沛
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聚合物薄膜材料,聚酰亚胺(PI)薄膜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随着我国PI膜产能的逐年提高,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