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武侠电影中的女侠形象深受大家喜爱,然而女侠形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女侠形象出现于汉代《吴越春秋》里的一位剑侠-越处女,然而第一次提到“女侠”则是在南宋洪迈的《侠妇人》里,首次将“侠”与“女”结合在一起。女侠的形象萌芽于先秦时代,形成于唐朝的唐传奇,繁荣于清朝,并随着20世纪20年代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的逐渐成熟,得到重构和发展。相继出现众多行侠仗义、侠骨柔情的经典女侠形象。传统的女侠形象不涉及情感问题,只以真功夫示人,而当代武侠电影中,加大了情感的成分,并利用先进的特技效果来表现“功夫”和对感情进行有意渲染。同时,她们都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轻财重义、武艺高强、坚强勇敢、报仇孝父等。这些巾帼形象为中国的武侠电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武侠爱好研究者里昂·汉特将中国武侠电影里的女侠形容为“致命的中国娃娃”,即女侠形象对中国电影既致命又不堪一击。中国的武侠电影始终没有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叙事始终以男性为中心。这一观点值得我们重新评判,中国早期武侠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具有现代性萌芽,并对女侠形象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我们不能否认早期银幕女侠形象在父权社会中的抗争意识,并应该肯定她对银幕女侠形象发展起到了的积极意义。本分总分四章进行阐述,第一章主要说明女侠形象的历史渊源,从源头找到女侠形象的伊始状态,为后文的演变做铺垫;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早期武侠电影女侠形象的生存语境,并说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影响下,产生众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银幕女侠是有一定必然性的;第二章另一重要部分讲述了银幕女侠形象的价值建构,这些女侠形象在银幕中“横行”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女侠形象及其生存的银幕空间,这样的银幕空间有其特性,并延续至今,第四章说明了银幕女侠形象的性别建构,这样的性别模糊,对“女权”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出这一现象的社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