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命题,是在以资本运动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进而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提出和实现的.该文以经济全球化为基本视角,主体间性为基本原则,马克思交往学说为理论基础,审视了全球化过程中的交往行为.在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体系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之后,认为我们以前对马克思交往理论所进行的二元划分并不能全面反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交往形式与过程(二元划分结构认为马克思交往理论体系就是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以及建立在男女关系之上的两性交往),因此,作者进行了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解读,认为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全球化时期表现为四大组成部分:经济交往、政治交往、文化交往和社会交往.其中,经济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对经济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交往——人的价值的实现与人的最终解放——是一切交往的最终目的,从而突显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该文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文化全球化以及文化交往,阐释了文化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由始初的相互冲突、对立、差异到相互理解、接受、直至达到认同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趋同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叙述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时期人们的文化认同的心路,以及文化认同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详细地梳理了文化认同的历史演变,阐述了文化民族主义的文化认同、强势文化认同以及全盘西化的文化认同学说,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西方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现实作用,同时也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全球化时期由于解构主义兴起而出现的几个关于文化认同的其他声音,提醒人们要从本国实际出发,认清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优势与不足,既不要自恋,也不要自卑.在经过对文化认同的历史分析以及各种文化认同现象的分析后,阐释了人民大众在全球化时期的由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发展到民族国家文化认同与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并重的文化之路,从而论证了恩格斯的那句名言:"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人类)迈向自由的一步."该文在论述过程中,从哲学的高度,着重分析了经济交往中民族文化的消解与张力,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时期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世界优秀文化认同的必要性,分析了全球化时期我们如何去认同,并实事求是地承认全球化时期文化认同所存在的困难,同时,我们也乐观地分析了实现全球化时期经济交往中文化认同的各种有利条件,从而为经济交往乃至最终社会交往的顺利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其他文献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它在西方的发展是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并且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在20世纪末的西方世界,“市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和“政府再造
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让我们认识到不能片面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要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提出,为
冯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代表性理论家,他以“劳动创造美”为起点,继承传统的中国和西方美学理论,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角度将认识的辩证法运用于价值理论,创造性地
儒家的人生哲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但在“邦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影响下,中国文人就在“有道”与“无道
结合主动微波遥感和被动光学遥感反映地表植被的各自优势,发展了一种主被动遥感协同估算干旱区草原植被生物量的模型。该模型将植被覆盖度作为水云模型的附加参数,将总体散射
近日,《重庆晨报》刊登了这么一条新闻:3个月前,张先生就职于一家新成立的传媒公司,在公司的章程里,有一条“胖子入职后至少减肥10斤”的规定,曾让当时体重已达99公斤的他有
在灵寿县丘陵山区生长着上百年的核桃老树,2013年以来,灵寿县委、县政府又将核桃树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立县项目,在全县的8个丘陵山区乡镇大力发展核桃
  本文立足于萨特的主要戏剧作品,结合其哲学思想,尤其是《存在与虚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对他的戏剧作品进行哲学透视,并理论联系现实,探讨其在当今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文章
道家政治哲学是道家哲学宇宙观、伦理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在政治生活领域的延展,又是其哲学理发对社会政治技术层面的精神观照.鉴于目前中国内外道家政治哲学研究 还是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 lytic Anemias,简称AIHA),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后者多继发于某些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