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韩国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有”字句的偏误现象,运用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对语料库中“有”字句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时所出现的种种偏误类型,探讨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并提出预防与补救之办法。 第1章回顾了“有”字句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语料来源与理论方法。 第2章结合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与教学大纲对“有”字句进行分类,根据“有”字句中谓语中心的不同将“有”字句分为单核“有”字句和多核“有”字句。单核“有”字句中又可以分为7个小类,多核“有”字句分成两个小类。 第3章分析了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有”字句的习得偏误情况,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在所有“有”字句的下位分类中,表示存在和领有的“有”字句的偏误数量最多;偏误类型中遗漏偏误约占三分之二,误加、误代、错序、杂糅等偏误类型也有出现。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等,此外教材知识结构的设置和教师的讲解也对学生的习得有影响。 第4章总结了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有”字句习得偏误的情况与类型,并对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字句的教学建议:一是增加“有”字句语法点的讲解;二是强化“有”字句类型的描写;三是设计多层次的课后练习题;四是强化语际对比,消除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五是强化对目的语相关语言知识的讲授,并合理利用一些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